温室郁金香高效栽培关键技术有哪些(温室郁金香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导语:温室郁金香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温室郁金香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郁金香属百合科郁金香属, 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洋荷花, 主要分布在北纬 33°~48° 范围内。 原产伊朗和土耳其高山地带, 由于地中海的气候, 形成郁金香适应冬季湿冷和夏季干热的特点, 全世界约有 2 000 多个郁金香品种,但大量生产者大约只有150 种。 近年,郁金香在我国各大城市广泛栽培,已经成为园林观赏中重要的球根类花卉。
1 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
郁金香耐寒,喜凉爽、湿润、向阳背风的环境。 种球可耐零下 35℃ 低温,生长温度 15℃~18℃ ,花芽分化适宜温度 17℃~23℃ ,超过 35℃ 分化受抑制。 对土壤酸碱度适应范围较广, 在 pH 值 6.0~7.8 环境中均可正常生长。
郁金香鳞茎卵形,横径 2~4 cm , 3~5 片叶,叶片条状针形至卵状披针形,花茎高 20~50 cm ,顶生一个大花,花瓣六枚,长 5~7 cm ,多数为单瓣,亦有重瓣品种,花瓣多为椭圆型,全缘,也有波状、缺刻等多种变化的瓣形。 花的颜色有红、黄、白、橙、紫、粉及复色等。 几乎所有品种花朵都在阳光充足时开放,阴天及傍晚闭合,只能开 5~6 d ,如环境条件冷凉、湿度大,可延长至 10~14 d 。
2 种植品种
目前凌源地区种植的主要品种有真爱、检阅、金色检阅、法国之光、小黑人、琳玛克、干杯、橙色骄傲、巴塞罗那等。
3 栽培管理
3.1 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可浇灌福尔马林 ( 1∶50 ) 加辛硫磷( 1∶1 000 )混合液,薄膜覆盖 7 d 后掀开,自然风干,2 周后再下种。
3.2 整地施肥
郁金香栽培时最好选择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土壤 pH 值 6.6~7.0 ,老温室可不施底肥,新温室亩施腐熟农家肥 5~8 m 3 ,以腐熟牛粪及腐叶土等作基肥,并施少量磷、钾肥,适量生物菌肥,深耕整地后做成1 m 宽平畦。
3.3 播种
郁金香种球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才能开花,在原产地,冬季一般有充足的低温时间,郁金香种球能够获得足够的低温处理时间,可以在春天自然开花。一般来说,在生产上使用的郁金香球茎有 5℃ 处理和9℃ 处理,播种前剥掉球茎外层干鳞片,并剔除带病菌种球。
种球消毒:可用多菌灵( 1∶800 )加克螨特( 1∶1 000 ),浸 20~30 s 后阴干,注意当天消毒的种球当天下种栽植。 如果有条件也可采用温汤浸种,对杀死病原生物的效果更佳,但要掌握好温度。
播种密度: 1 m 宽畦子开三条沟, 每沟种两行种球,株距 2 cm ,覆土 1 cm ,亩种种球 6.5 万 ~8.0 万粒,播后浇透水。
3.4 定植后管理
3.4.1 温度 定植后前两周为生根阶段, 土壤温度应保持在 9℃~12℃ ,超过 12℃ 会引起盲花。 两周以后温度逐渐升到 15℃ 左右, 3~4 周后温度升到 17℃~20℃ ,不超过 25℃ 。 夜间温度 10℃~12℃ ,温度高时可通过遮光、通风降低温度,温度过低时可通过加温、增加光照促进生长。
3.4.2 水分 定植后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 出芽后应适当控水,待叶渐伸长,可在叶面喷水,增加空气湿度,抽花薹期和现蕾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 一般温室中的相对湿度不超过 80% 。
3.4.3 光照 光照强度影响了郁金香的生长和开花。 遮荫条件下,郁金香叶片叶绿素含量大大降低 , 植株变高, 叶片变窄、 变长, 遮荫使郁金香花期延迟, 花冠变小, 花葶变高, 适度遮荫能提高郁金香开花率, 但重度遮荫下其开花率显著降低, 花质量下降。 综合分析认为, 55%~60% 的光照强度比较适合郁金香生长。
3.4.4 追肥 生长期间追施液肥效果显著, 当苗高10 cm 后追一次生根肥(如腐殖酸、甲壳素类)每亩10~15 kg , 7~10 d 后追一次高氮复合肥,每亩 10 kg ;7 d 后追一次硝酸钙, 每亩 10 kg ; 7 d 后再追一次高钾复合肥, 每亩 10~15 kg 。 一般在现蕾至开花期每10 d 喷浓度为 2‰~3‰ 的磷酸二氢钾液一次,以促花大色艳,花茎结实直立。
3.4.5 病虫害 温湿度适宜很少发生病害, 浇水后注意通风排湿,喷 1~2 次广谱杀菌剂即可。 当郁金香植株长到高度为 5~10 cm 时,可对植株进行灰霉病、腐烂病预防检查。 茎不发育或茎发育很慢的植株可能是受到镰孢菌的侵染,要立即去除,防止这些病株对周围植株产生有害影响。 芽后花前用速克灵或百菌清 800 倍液施 2~3 次,利于花蕾的形成开放。
3.5 采收
花蕾充分着色,即可采切上市。 郁金香采收时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 本地区全部是带球采收,带球收获可使花株贮藏时间延长并减少土壤病害传播,采收要整株拔出并保留基部 2~3 片叶。
( 3 )种子处理:可推广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药剂选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浸种 1 h ,而后进行播种。
( 4 )苗期管理:保证幼苗发育所需的温湿度,保持白天在 20℃~30℃ , 夜间在 14℃~18℃ , 最低温度为 12℃ , 当子叶展平、 真叶显现、 苗龄 20 d 左右进行移栽。
( 5 )定植密度:可根据前茬的长势、土壤肥力和时期而定,一般在 1 500~2 000 株 / 亩之间,套种于大棚中央辣椒墒面。
2.4 田间管理
( 1 )温度:缓苗期白天 28℃~30℃ ,晚上不低于18℃ ,开花结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 20℃~30℃ 以内。
( 2 )空气湿度:根据不同生育期和病害的发生情况, 缓苗期空气湿度为 80%~90% , 开花结瓜期以70%~85% 为宜,可通过地面覆盖、通风排湿、温度调控等措施进行相对湿度的调控。
( 3 )肥水管理: ① 水分:移栽后及时浇水,保证苗全。 3~5 d 后浇缓苗水,根瓜坐住后,结束蹲苗,浇水追肥,冬季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 60%~70% ,夏季为75%~85% 。 ② 施肥:按照测土平衡施肥的原则,根据长势和育期,适时追施氮、钾肥,同时有针对性的追施中量元素镁和钙,一般每亩施用尿素 25~35 kg 、普钙 20 kg 、硫酸钾 30~40 kg ,微肥在初花期施用,浓度为 0.3%~0.4% 。
( 4 )植株调整:用尼龙绳、细竹竿插架绑蔓,同时人工破膜, 让瓜在大棚膜上生长。 当主蔓结瓜后,侧枝留一瓜一叶摘心, 并及时摘除病叶、 老叶、 畸形瓜等。
( 5 ) 及时采收: 果实长到一定大小后要及时采收,分批采收,在早晚采收。
( 6 )清洁田园:对摘除的叶、枝和杂草进行集中处理,保持田间清洁。
2.5 病虫防治
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开展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的措施,把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阈值之内。
( 1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各种物理、机械措施防治病虫害,如人工除草、灯光诱杀害虫、遮阳网抑病、银灰网膜驱蚜、高温杀灭土种中和种子中所带的病虫、高温闷棚抑制病情等。
(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控制植物病害、虫害和农田杂草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也称为寄生物、捕食者、病原微生物和侵袭的植食性种的管理科学。
( 3 )化学防治:常用农药的种类有杀菌剂(包括保护剂、专用杀菌剂、复配剂和保护地专用杀药剂)、杀虫剂(包括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复配杀虫剂、保护地杀虫剂等)和农药增效剂(包括有柔水通、展着剂、消抗液、渗透剂、解抗灵等)。
本文内容由小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