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时候看得出来怎么理解(平常时候看得见)
导语:“用平常看得见的东西去形容”——向林清玄的老师学作文学做人
原创 潘老师
林清玄写过这样一段文字:
“小学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所有的小学生写作文、日记、周记,一开始都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其实,那时候很多人没射过箭,也没有见过织布的梭子。到四年级,我们的导师才严格规定:不论是作文、日记、周记都不准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要使用那些平常看得见的东西来形容。一时之间,光阴和日月就变得很热闹了。 例如光阴似鱼,日月如鸟。 例如光阴似水,日月如云。 例如光阴似风,日月如电。也有说光阴似蝴蝶,翩翩飞去;日月如蜜蜂,一次只留下一些甜蜜的回忆。 从此,创造力大开。”
若用现在成年人眼光看,“雨、鸟、水、月、风、电、蝴蝶、蜜蜂”怎么可以形容日月和光阴呢?我相信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语文老师会把这样的语言当做错误去改正纠正,殊不知自己已经错了!
“用那些平常看得见的东西来形容”是一种真实的感受和思考,是一种真实的人生态度。“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只是成年人的真实感受。我记得大概20岁以前吧,我们总嫌日子过得太慢,体会不到童年的短暂而美好,现在想想,犯的错也是那样可爱;可20岁过去以后,怎么一年一年过得越来越快?很多事还来不及想清楚,就步入中年了呢?真正是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所以说,小孩子嘛,即便是见过 “箭”“梭”,也不会觉得它们和时间有相似之处。老师们都默许孩子引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性质上讲,不是在默许他们说虚话、假话吗?凡真实的,总是要与虚假抗争的!
“用那些平常看得见的东西来形容”是一种难得的不功利、不形式主义的教学原则和主张。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与这种原则相对的形式主义、“揠苗助长”等现象时时、处处在发生。如老师让孩子定期背一篇作文应考,造成学生作文出现连篇的套话、大话、空话;幼儿园学前班的小朋友被逼被哄“写”作业,造成大面积孩子学习兴趣好奇心丧失;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喊喊口号、演演节目、写写画画办份手抄报完成任务了之;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说辞不入脑不入心,仅仅满足自己的口舌之快,造成的师生关系紧张、家校剑拔弩张的矛盾氛围容易引发大的冲突,带来隐患等等。
“用那些平常看得见的东西来形容”是一种高超的教学策略。其一,众所周知,多数孩子对“拿来主义”的运用水平,丝毫不比成年人水平低。尤其是语文的造句、写话,不去干涉、引导、要求的话,孩子们当然是咋省事咋写。我就有这样的经历:作文教学的指导,若是太少,多数学生不会写;指导得太细太多,学生们的作文多是千篇一律。怎么办?在多样的习作指导方法中,都得先让学生明确要求。“提要求”是学科教学的开始,每个新入行的老师写教案,第一项就是写出正确完整的教学目标。目标中有些限制性的要求虽然简单明了,但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方向在哪,努力就去哪。林清玄的国语老师面对四年级的学生提出了“用那些平常看得见的东西来形容”的要求,可以说事半而功倍。其二,“平常看得见的东西”是语文老师引领学生带着学科走向生活的过程。回避“箭、梭”这样不常见不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关注到平常看得见的熟悉的东西,比如飞着的小鸟蝴蝶、流动的水、下降的雨等,在孩子们的心中与时间流逝的速度结合起来,“光阴和日月就变得很热闹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在将“雨、鸟、水、月、风、电、蝴蝶、蜜蜂”等诸多事物与日月光阴结合的过程中,思维紧紧参与伴随,用可见的事物来形容不可见的事物,把抽象的变成了直观的,他们的理解力、创造组合运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语文这样的工具学科,一定是要培养思维品质的,形成这样的思考习惯之后,学生的思维品质会大大提升。
向林清玄大师的老师学习怎样教作文,“用那些平常看得见的东西来形容”既是教作文,也是教做人;既是态度的培养,也是能力的训练;这句精辟的话,这种教学原则,我们做老师的若能老老实实地秉承并做到,小学生们从小就不说虚话、假话、套话、大话、空话了,起码是在作文中!
本文内容由小故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