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由来)
导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到底是哪三户亡了秦?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史记里的这句话,在学术界至少能找到三种解释
第一种说法:指地名,是楚人的宗庙,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水库一带,历史上这里有楚国的三户城。
第二种说法:指楚国大三姓,屈、景、昭。
第三种说法:比喻三户人家,比喻力量小,决心大。
学术界的人最喜欢第二种,因为这种说法讲出来最显得有学问,就像孔乙己知道“茴”有四种写法。
民间大众最喜欢第三种,把这句话当成谶语,用后来的事实反证之,有种血债血偿的复仇快感,同时也给人带来翻身做主人的希望。尤其是后来楚人得了天下,此语更有了传播的基础。
我想说的是,事实上确实有三户楚人力量使秦灭亡,有人说是陈涉、项羽、刘邦。项羽和刘邦自然是外部力量灭秦的主力,无需赘言,但陈涉属于牵强附会。其实灭秦的第一力量我认为来自楚人李斯,李斯(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法家代表人物。为什么这么说?就说几个重要事件。
李斯
第一,秦灭六国后的国家体制采用统一的中央集权郡县制,这个坏主意是李斯出的。当时的郡县制看似远虑,却暗藏近祸。郡县制在秦国施行多年,当然没问题,但对于推行至其他六国,肯定是操之过急之举,完全取消分封制,在天下乱起时,没有在外面的赢氏力量回来援助中枢。这个体制在秦朝的中枢防御上,已经置秦于孤立地位。后来的刘氏西汉采用了郡国制,也就是郡县和诸侯国并行的一国两制,明显是吸取了秦的教训。说句题外话,一国两制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并不是从香港才有的!
第二,焚诗书的坏主意是李斯出的,这个事件不得人心,成为反秦的民意基础,在思想上置秦于绝对孤立地位。另外在秦始皇坑术士的事件中,公子扶苏是明确反对的,而丞相李斯没有表态!此事同样不得人心。焚书坑儒,现在过去两千多年了,仍然被唾弃,可见其恶略程度。
第三,李斯变节,公元前210年,始皇在出巡途中病死,李斯出于私心听从赵高计谋,秘不发丧,并矫诏书逼始皇长子扶苏自杀,一并整死蒙氏兄弟。私立始皇次子胡亥为二世皇帝。矫诏逼死扶苏这种事,没有丞相李斯的参与,以赵高当时的地位,断不可能成功。之后胡亥更是屠尽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当于自废了赢氏的武功。
综上所述,三户楚人里应外合整死了强大的秦朝,李斯三招,从中枢防御上孤立了秦,从思想上孤立了秦,从家族上削弱了秦,此三招当是灭秦第一奇功,最后还赔上了自家三族人的性命。项羽在外部消灭了秦的有生力量(章邯所部),最终也搭上自家小命。刘邦以精英团队的智慧,以及不可思议的志向,成为最后的大黄雀!
当然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众多,这里只说由“三户灭秦”引起的思考……
本文内容由小岑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