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bios厂商(bios的厂商主要有哪几家)

导语:BIOS厂商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为什么说BIOS是计算机产业链中的盐?

这两天,一位多年前的球友忽然联系我。原来,他所在的公司看中了蓬勃发展的计算机ODM行业,也要加入这个似乎很有钱途的事业中来。尽管大陆的ODM、OEM行业已经内卷成深色的红海了,但总有新人奋不顾身的加入这个“勇敢者”的游戏。谁知道呢,也许在某个领域、某个细分行业有别人未曾发现的机会也未可知?

无论如何,这些勇士总能得到我的祝福,意味着我又多了一个潜在的客户或者是内业伙伴。因为如论新入行者选择哪个细分市场(桌面、笔电、IOT或者服务器),用何种CPU,有个问题永远绕不过去:用谁家的BIOS?这让我想起,前一阵向我的发小解释BIOS是干什么有多重要的时候,深刻了解传播学的他让我用一种调料来概括BIOS在产业链中的作用。“是不是味精?”发小看我一脸懵逼,提示道。

我不太同意这个类比。味精这种锦上添花的调料似乎没有突出BIOS对产业的必要性,似乎“盐”更能说明BIOS之于计算机产业链的作用:量不多,但必不可少。本专栏已经有不少文章介绍了BIOS之于计算机的必要性。俗话说“好厨师一把盐”,BIOS在产业链上游(芯片厂商、操作系统厂商)和下游(ODM、OEM和整机厂商)中间起到顺滑油和粘合剂的作用。说它量不大,是指IBV(独立BIOS厂商)是个极小众的行业,全球只有四家,大陆仅一家,很多人甚至不知道IBV是干什么的。和我的球友一样,许多初入行的产业链在知道要和BIOS厂商合作的时候,第一个问题总是:和你们怎么合作呢?

BIOS厂商的商业模式

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上游厂商和下游厂商是不同的。我们这里这样界定上下游:我们想象整个产业链是一条河,各个芯片厂商、操作系统厂商提供了水源,汇聚起来,是上游,在产品的流动中不断融合;最终ODM、OEM和整机厂商进行最终整合,形成产品,是下游;BIOS是中间加入的,整合上游,为下游提供服务,算是中游。

上游厂商

BIOS厂商和CPU厂商一般是伙伴关系,共同对下游厂商服务。CPU厂商也往往有自己的BIOS团队,但和BIOS厂商侧重点不同。CPU厂商BIOS团队更多关心的芯片功能的验证和交付,一般对芯片初始化代码负责,更关心芯片特性;BIOS厂商对整个平台负责,更关心平台和最终产品的特性。两者一般互相签署NDA和SOW(Statement of Work),除了偶尔发生的委托开发之外,一般不发生商业合同。

下游厂商

下游厂商生产最终的产品,并从消费者那边收取费用。它们是产业链的现金来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又可以说是产业的现金上游。对下游厂商来说,BIOS既是软件,又是硬件。所以付给BIOS厂商的费用也主要包括两部分:

软件部分:下游厂商如果有研发能力,有BIOS研发团队,可以在BIOS厂商处购买BIOS源代码,自行移植到相应主板上;如果没有研发能力,可以购买BIOS厂商的技术服务,支付NRE费用(Non Recurring Engineering,即一次性工程费用)。注意这里无论源码还是NRE,BIOS代码的IP(知识产权)都没有发生转移,还是属于BIOS厂商,这就带来了下面的类硬件费用。硬件部分:也叫license费用,类似IP的Loyalty费用。在BIOS这里有个比较有趣的传统名字:“标签费”。因为传统BIOS Flash上真的有一个小贴纸。这部分费用按主板实际生产数量向整机厂商/OEM收取,所以传统上来讲,将BIOS这部分费用算作主板BOM成本之一,这就和主板上其他硬件料件非常相似了。结论

对BIOS厂商来说,NRE和源码费用仅仅能Cover成本支出,License才是利润的来源。因为前者的边际成本极高,而后者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这就是BIOS厂商的商业模式。希望本文让更多业界同仁了解怎么和BIOS厂商合作,如果能满足对BIOS行业好奇的网友的好奇心,则是意外之喜了。

本文内容由小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