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郦道元《水经注》简介(水经注郦道元文言文)

导语:东荆州 郦道元 《水经注》

关于东荆州

①北魏延兴二年(472)置,治所在朗陵(今河南确山县南三十二里任店)。后徙治比阳城(今河南泌阳县)。西魏改为淮州。

②北魏太和中置,治比阳县(今河南泌阳县)。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泌阳县一带。西魏改名淮州。

③西魏置,治广昌郡(今湖北枣阳市)。辖境约今湖北省枣阳市一带。寻废。

东荆州,隋改为淮安郡、显州,唐更名为唐州,州治所泌阳县泌水镇古城村。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徙唐州至今唐河县,更名泌州。

上三条①②为东荆州范围,今人很少涉列此名,所谓:关羽大意失荆州典故太过有名,现荆州名称继续沿用,对于东荆州名称弃之不用,有些可惜。

郦道元官失东荆州

近县之人常说湖广为蛮地,蛮乡,蛮子,岂不知北魏谓舞阴郡东荆州之南人皆为荆蛮,少数民族中央集权下人分三六九等可见一斑。

郦道元出身官宦世家,父亲郦范是皇帝之师,堪为朝廷重臣,官至青州刺史,封疆大吏。然亦遭帝猜疑。

得益于父辈的余荫,郦道元的起点要比普通人高很多,年纪轻轻就顶着永宁伯的爵位,入朝当了尚书郎。皇帝知真性刚正,主其外任政令一方。

郦道元在冀州呆了三年,当地豪强和二痞子的生活苦不堪言(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

调任鲁阳郡守,郦道元兴办学校并鼓励适龄儿童入学。皇帝得知后夸赞: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

郦道元在《水经注》云:“余以延昌四年(公元515年),蒙除东荆州刺史,州治沘阳(即比阳)县故城”

调任荆州刺史,奸商扛不住郦道元的铁腕,要求前任领导回来解决现今遇到的麻烦(诣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

寇视礼派兵强行扭送郦道元回京,二人抵庭细说分由,皇帝罢免了二人(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由于郦道元有损朝廷形象,他便被罢官了,自此赋闲在家。

丢官成就《水经注》

对于郦道元来说,虽然丢了官场工作,但还保留永宁伯的爵位,不但衣食无忧,反倒是少了官场的勾心斗角。闲下来的郦道元可以每日寄情于山水,摆弄笔墨砚台,甚至还抽空写了《水经注》。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

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水经》原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137条,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条,共30多万字,比原著增加20倍。书中记述了各条河流的发源与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状况,以及火山、温泉、水利工程等。这部书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著作。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