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身世之谜基因(曹操的身世之谜有哪些)
导语:曹操的身世之谜
作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曹操一直都是风云人物。哪怕在热度颇高的三国人物中,他也是个超级大热“IP”。
不过,人们在了解曹操时,总绕不过一个问题:那就是曹操的出身,到底是怎样的?
对此,众说纷纭。
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陈寿指出,曹操乃汉初名相曹参之后;但令人奇怪的是,他又在曹嵩后面特意加了一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这倒是非常稀奇:儿子出身明确,父亲却不知来历。而裴松之却指出:曹操为夏侯氏之子,但也有人表示反对,称曹操出身寒微之家。那么,哪一种说法才是真的呢?
一、曹参之说首先被排除的,当然是“曹参说”,但有些人的理解却不一定对。
不少人认为:曹操之所以不是曹参之后,是因为他是被“抱养”的。其祖父曹腾一个宦官,没有生育能力,抱养了曹操之父曹嵩;因此,曹操根本就不是曹腾后人,也不是曹参后人。
这显然是片面的。须知,古人的继承与抱养,要经过宗族谍谱,这是一种非常牢固的关系。在当时,继子也拥有继承权,故而曹嵩才能继承曹腾的爵位与财产。尽管曹嵩、曹操父子俩在血缘关系上不是曹腾后代,但他们的确算是谯县曹氏中的一员。
而“曹参说”之所以不靠谱,是因为陈寿的笔法。所谓“曹参之后”,是曹操在世时,为了证明自己出身而杜撰的。陈寿是西晋史学家,要为尊者讳,晋朝国祚得于曹魏,故而陈寿在作史时,要为曹操进行适当美化。既然曹操自己说他是“曹参之后”,陈寿便默认这种说法了。
但身为一个史学家,他又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故而还要在后面加上一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以告诉后人:曹操的身世扑朔迷离。这个说法,即是否定了他开头提到的“曹参之后”。
此外,还有一些证据能够表明。
曹操去世后,文帝曹丕、明帝曹叡先后为帝,在他们祭祀、立庙等大事中,往往追封舜、曹叔等人为祖先。按照当时的惯例,人们首先追封其近祖,实在攀不上关系的,才追到远祖身上。倘若曹参真的是曹操的祖先,曹丕等人又岂会忽略他这个近祖呢?
二、夏侯氏之说排除了“曹参说”后,裴松之注引《三国志·武帝纪》又提到:
“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为从父兄弟。”
根据《曹瞒传》与《魏晋世语》的说法,曹操原来是夏侯氏之子。这种说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曹操起兵之初,夏侯氏鼎力支持,夏侯渊、夏侯惇更是为曹操鞍前马后,成为曹操的铁杆心腹。就连陈寿,也将曹氏与夏侯氏并列作传,暗示两大家族之间的紧密关联。
但这种说法,也有人表示反对。
首先,古人选择继子时,往往从宗族中挑选。曹腾并非家中长子,所以在挑选继承人时,他其实拥有很多侄子供其挑选。既然如此,他为何又要向夏侯氏要人呢?
其次,古人往往同姓不通婚,可曹操却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夏侯惇的儿子。最后,为同族发丧时,一般要在宗庙;可夏侯惇去世后,曹丕选择为其发丧的地点,在邺城东门之外。
结合上述论点,有人便以袁绍“乞丐携养”之语指出,曹操的父亲曹嵩,并非夏侯氏之子,而是来路不明的寒门庶子。那么,这种说法是不是真的呢?
三、曹氏与夏侯氏实际上,袁绍的这句话,出自陈琳撰写的《讨曹操檄》。对于自己的敌人,袁绍自然要不遗余力地对曹操进行抹黑。可见,袁绍的说辞根本站不住跟脚。窃以为,曹操的确出身于夏侯氏。
查《后汉书》《三国志》可知,夏侯氏与曹氏之间,关系十分亲密,彼此之间通婚数百年。
因此,曹腾与曹嵩之间,未必没有血亲关系。按照当时的规矩,曹嵩既然入曹氏宗族,便要在明面上与夏侯氏断开往来。曹操嫁女,曹丕到邺城外发丧,站在两个家族的角度而言,也的确挑不出太大毛病。
夏侯氏一族在曹魏政权的确享尽荣华,若只以外戚身份,难免不会遭人打压。而曹操与夏侯氏的亲近,便早已说明了其出身。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
本文内容由小舻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