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意思(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

导语:「道德经」: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这句话很可能被读错了几千年

【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看着却看不见,这叫"夷",听着听不到,这叫"希",捏着捏不到,这叫,这叫"微",此三者,哪三者?就是"夷"、"希"、"微",不能穷究辨析其理,所以混而为"一"。这句看似很好理解,从字面上看,也没什么生奥的字。但仔细想想,却又很让人疑惑,为什么"夷"、“希"、"微",就能混而为一呢?它们还是有不同的啊,看、听、捏是视觉、听觉、触觉不同的感官感受,不用穷诘也知道是不同的,为何要混为一?我有种感觉,老子不是从字的意义上来混为一,而是混为一谈。至于什么叫混为一谈?先放一放,留到最后再说。我们姑且先按字面意思解释为:"夷"、"微"、"希"三样共同组成了“一”的特征,只要不具备其中之一就不能称之为"一"。

看下一句,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皦,【说文】:玉石之白也;昧,【说文】:旦明也,白话点,就是凌晨,天快亮的时候。按正常的事物来说,在天上的总会发光发亮,在地上的,虽然不是那么明亮,但幽暗中总会有形显现,就像黎明时事物的轮廓,但其在上不皦,在下不昧,不同寻常。绳绳兮,参照诗经【螽斯】篇的“宜尔子孙绳绳兮”,连绵不绝的样子,它绵绵永续,又不可捉摸,无法定其名,不是刚定名为一吗?看来,刚这个一还不是给它定的名,复归,相当于复盘,复习,可理解为再重新对它审视思考一下,它不是物。他无法用生理的感官来感受,但我知道有这个东西存在,存在就应该有状有形啊,可我又感受不到。什么啊,这不绕进了死胡同么,这样说下去,没完没了,也说不清,道不明,一定要从中跳出来,这种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就用一个词"惚恍"来形容它。一种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样子。你就是正面迎着它不会看见其首,后面跟着他,也不见其后。

最后一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有,【毛诗正义】的【商颂玄鸟】篇中“天命玄鸟……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释正域为常有,九有为九域。可知古时,“有”与“域”相通。纪,[说文]:丝别也。清段玉裁注曰:纪者、丝缕之数有纪也。此纪之本义也。引申之为凡经理之称。所以本句可释为:以古时圣贤之道来治理国家,这就是所说的以道治国。但是帛书版的出现却又把这句变得复杂了,帛书此句写为"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那老子本义究竟是“执古”还是“执今”?我们来分析下。

在第二十五章中,老子写道:“有物混成,……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字之曰道……”可知在老子看来,无论古今道是不变的;又在第五十一章有“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道虽恒常不易,但势必无常。所以老子要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常不变,必守之,势之多变,必随势而为。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於无为……”。又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历史上法家的商鞅、荀子、李斯也都主张治国不法古,都说史家和法家都源流于道家,以此来看,恐怕“执今之道”才是老子真正的本义。

好,我们最后回过来看下"夷"、"希"、"微"混为一的事,我说他混为一谈,是怀疑他从"夷"、"希"、"微"的发音来说道,“夷”的甲骨文形态是一支箭矢残绕绳线的形态,与“第”字非常象,所以古文献中有“夷”训“第”一说,另“铁”字有“銕”的写法,可证“夷”上古有发“di”音;“微”字,【说文】解:从彳,从另半边声(这半边输入法无法打出,我就称其为另半边,望体谅),而另半边,【说文】解:从人从攴,豈省聲。豈,【说文】中有说:一曰欲也,登也,而且豆的声母现在还保留“d”声,可证“微”上古也有发“di”音;"希"字,【说文】无此字,但有很多"希"字边的字,都释为从“希”声。

我们看看这些“希”字边的字保留下来的读音,狶,“xi”、“shi”双声,絺,“chi”、“zhi”双声,说明“希”字古有翘舌音,而根据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提出的汉语声母演化规律“古无舌上音”,只有“端[t]”、“透[t']”、“定[d]”、“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那么“希”字可能上古也发“di”音;最后看“一”的上古音,另一位古代汉语音韵学家曾运乾提出“喻四归定”的说法,也就是“yi”发“di”或“ti”音,象“怡”古从“台”声,现发“yi”声,其它象“移”、“地”、“踢”字等很多字都能看出这种痕迹。

以此看来,老子说混为一是"夷"、"希"、"微"三字的发音都一样,或差不多,混为“一”的发音“di”,而“di”音又与发“dao”音的道近似,所以,老子很可能是在这里调皮了一下,同时也说明了"夷"、"微"、"希"、“一”就是道。不过,限于学识有限,这些只能是推想,推的“di”音也只是近似,与事实极可能有缪,所以我放到最后补充说下,也希望有音韵学方面的专业人士能给予指正。

好,今天就到这里,喜欢请点赞,欲了解前面篇章或后续更新请点击【关注】,如有想法和指正请评论留言,谢谢您的阅读,下期再见。

本文内容由小梓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