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是80后独有的记忆(80后的经典记忆)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那些属于80后的独特记忆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有什么是80后独有的记忆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属于80后的独特记忆,确实有许多现在想起来都特别怀念。比如说、滚铁环、抓石子、玩泥巴、跳橡皮筋等等。小时候娱乐方式基本上就是这些,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真不知道那时候是怎么过的,不过现在想起来反而觉得挺怀念的。
80后的童年是什么样的?
在80后的童年里,虽然没有IPAD这样的新奇玩意儿,但是也并不觉得缺少快乐,童年的小游戏寓教于乐、简单质朴,自有一番乐趣!
1、一圆一直看人生----滚铁环
滚铁环的玩法就是小孩子一手抓着顶头呈&34;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着一个铁环向前跑。有的孩子还在铁环上套上两三个小环,滚动时发出清脆、欢快的声音。这个游戏对平衡、协调能力要求很高,玩的好的孩子可以把那铁环推地很远,甚至能熟练地带着铁环上坡、拐弯、下台阶,引来一群孩子围观喝彩。有时孩子们会在上、放学的路上组织滚铁环比赛,一群孩子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脚步飞快地推动着铁环,互不相让、一路冲向前方。那明快的铁环碰撞声带出孩子们的一片欢声笑语。
生命中许许多多的事物何尝不是一圆一直呢?一圆一直看人生,我们做人要外圆内直,对外圆润、内里刚正。生活中的起点与终点,看似“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是我们的脚步从来都不是直线的,而是呈现圆形、弧形、甚至弯曲的,一路弯弯曲曲我们才走到终点。
2、生活的质朴热情之美----沙包
沙包是用布缝的一个六面的、拳头大小的布包,那时的女孩子都是很巧手的,十岁出头的孩子自己动手就可以缝出一个漂亮的沙包来。缝制沙包要反着缝起,最后第六面要留一个口,从这个口把布包由内翻过来,装上适量的小石子或砂砾。这个砂砾的量也有讲究,太多则沙包太重,玩耍的时候容易砸伤人,太少则沙包太轻,扔地不远。等装完砂砾,再由外向内地挑针头缝好最后一个口子,这最后一缝是最考验手工技艺的,手艺好的孩子会缝地“不露声色”,缝地不好则美感全无。沙包的来料无非是家里用剩下的布条、布料等,然而这并不影响沙包的风格各异,有的沙包颜色花纹统一、显得庄重肃穆,有的沙包六个面各用六种花色搭配、显得斑斓缤纷。
沙包的玩法也是丰富的,若是一个人,可以用来踢。踢得好的孩子,会变换出很多花样,比如把沙包踢地很高很高,自己转个圈接住掉下来的沙包再踢,或者跳一下、转圈、换条腿接住再踢,也可两三个人一起,轮着踢来踢去,互相变换速度和方向。踢沙包的女孩的身影轻盈地、充满活力地上上下下,充满欢快的节奏感,她头上的马尾辫随着节奏一甩一甩,甩走的是童年无知的烦恼,甩不走的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当然沙包也可以作为群体游戏的道具,叫丢沙包。就是把所有的孩子分为两队,一队人站在两边,约在10米的范围,一队人站在中间,两边的人来回丢沙包,或高或低、或左或右、或疾或缓、或虚或实,只要打中了中间的人就可得分,而中间的人要用各种技巧躲开沙包或抓住沙包,也可加分,这样两军对垒,待分出胜负后再调换角色。
于是孩子们各显身手,丢沙包的孩子做了个很卖力的、似乎要扔地很高的姿势,中间的孩子本以为沙包会从头顶飞过,曲腿做好了躲避的准备。谁知扔沙包的孩子虚晃一招,将沙包低低地扔了过来,这时中间的孩子们紧张起来,纷纷由曲腿弯腰转而跳了起来,然而也有身形灵活的孩子偏偏不躲,非要来个海底捞月,把沙包接住。接住了这孩子便成了英雄,接不住了便引来同伴的一阵嬉笑。沙包在空中飞来飞去,孩子们的心也高高地飞了起来。
那个年代,没有锦衣华服、没有绫罗绸缎,就是缝制一个小小的沙包也是用剩下的衣角衣料。然而缝制沙包的人却缝地如此认真、如此细致,从细密的针脚到细细掂量才装进去的砂砾,缝沙包的人对“缝”这个动作毫不含糊、一丝不苟,她们对朴素生活的态度更是如此!
3、对游戏规则的尊重和敬畏----抓石子儿
抓石子儿这个游戏对场地、道具的要求更低,就是一个孩子拿着六到十个大小差不多的石子儿,在桌面上随意丢开,玩的时候他拿起其中一颗石子向上抛,趁向上抛的石子未落桌面前,迅速地抓起桌面上第二颗石子,再接住刚才向上抛的石子,依次类推。这样带有较高表演性质的游戏,如果是一人独玩定会觉得无趣,一般也会有几个孩子凑在一起轮着玩耍表演。
如今的孩子们,早已不屑于玩耍如此朴素的游戏,他们的手飞速地在IPAD上滑动着,我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快乐,但是我知道,我的小时候没有IPAD,可是我们依然很快乐!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那些属于80后的独特记忆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