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是花间派的吗(温庭筠的诗词名篇)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温庭筠六首名词,不愧“花间派”之鼻祖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温庭筠是花间派的吗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晚唐人,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其诗与李商隐齐名,合称“温李”,其词与韦庄并列,合称“温韦”,乃“花间派”第一词人,后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
01
《望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梳洗打扮后,在望江楼上独自依靠栏杆远望。成百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缓缓的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肠断”的感情,情真意切,语言精练含蓄而余意不尽,风格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
02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女子春晨梳妆一新后,来到沉香楼阁,看见远处隐隐的吴地青山,如丝的杨柳枝条又泛起青色,在春风中袅袅飘荡。她想起那个春雨潇潇的日子,曾经和情人在驿外桥边折柳送别,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眼前。在画楼上看那江南岸边春草萋萋,女子暗叹心中的那个人竟一去未归,音讯全无,每天陪伴自己的只有手中的鸾镜和枝上的花朵,而她那满腹的心事又有谁知道呢?这首词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芳草江南岸”,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鸾镜与花枝”,以花枝喻人。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可见其幽怨之深。“此情谁得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
03
《南歌子·倭堕低梳髻》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信手挽梳的堕马髻低低地垂着,描出的淡细蛾眉弯弯地延伸向额际。终日为相思心碎,待到百花争艳的时候,我已为君憔悴。词人以“百花时”相映衬,女子姣好的容貌因相思日益憔悴,生命的花朵渐渐枯萎,而自然界的花朵则满山遍野盛开,传递出热闹的春意。两相对比,将女子至死不渝的爱情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深刻地展示出来。
04
《更漏子·玉炉香》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这首词通首写画堂人的“秋思”“离情”,上阕的意境,在《花间集》中颇常见,下阕的写法则独辟蹊径。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之苦没有人可以理解。它与“偏照画堂秋思”呼应,可见“秋思”即是离情。秋雨连绵不停,正如她的离情连绵无尽。
05
《梦江南·千万恨》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是那远在天涯的人儿久不归来。山中明月不知我心中愁事,水面风来将花瓣吹落,远空摇曳的碧云在晚风的吹拂下微微斜行。这首词以意境取胜,通过描写思妇在月光下独自思念的情景,表现了其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06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楼外垂柳摇曳,正是暮春时节。梦中,萋萋的芳草、萧萧的马鸣,闺楼中的思妇,在明月之夜,正苦苦地思忆着远方的离人。罗帐上绣有一对金色的翡翠鸟,芳香的蜡烛融为滴滴的蜡泪。窗外残红飘落、子规啼血,窗内残梦凄迷、哀思绵绵。空楼相忆,思妇徒盼离人归来。全词描绘了远离人的悠悠行远,闺中人的脉脉多情,无论是“玉楼明月”的幽寂,“柳丝袅娜”的清柔,“画罗金翡翠”的凄迷,还是“花落子规啼”的哀艳,皆是闲闲流转,景真情真,读来意味深长。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温庭筠六首名词,不愧“花间派”之鼻祖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