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意思(九成宫醴泉铭的结构规律)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九成宫醴泉铭》分析攻略(八)——半包围结构(1)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九成宫醴泉铭(局部)意思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意思(九成宫醴泉铭的结构规律)

本文字数:1500左右

阅读时间:3~4分钟

大家好,这篇文章里我们来学习半包围结构的字。半包围结构,顾名思义就是包住一半(其实往往都包住了字的3个面)留出一部分没有包围住,跟全包围结构是对立的。半包围结构有:上包下、下包上、左包右、右包左其中类型。其中“下包上”这种类型的字,《九成宫碑》里面没有找到,因此我们只讨论其他三种类型的字。

本章只讲左包右结构的字,下一章节再讨论其他两种类型。

一、华丽的“辶”字旁

第一个妥妥是我们书法界最有名的偏旁,它是谁?接下来有请我们的嘉宾——辶。 说到“走之儿”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出名在哪呢?它就出名在难度上!!!对!没错,它超级难写的,它可不是省油的灯,凡是练过书法的都会知道它的难度,内心有一股说不出来的酸爽但是你又不能绕过它不练习,因为汉字里面到处都有它的耳目,都是它的小弟,你经常能见到它家族的身影。因此,这还是条必经之路。

好在,这条“路”走到尽头还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的,总算不亏待那些辛苦走到头的人。当你有了足够多的练习量之后,你就可以掌握这个部首的写法。你会发现,诶,这个字写起来还挺好看的,还很有精神,尤其是这个平捺,一波三折,纵展飘逸,看起来格外的好看。这时候你就会内心满足,有种总算不枉自己之前那么努力的感觉了。

好咯,不废话了,赶紧切入正题吧。“走之儿”的点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出尖(如:遂),一种是写成饱满的右点(如:远、避)左边小弯钩要写得小巧,不可以直接画个大“3”,其实最关键就是那个短短的横,这个横要写得足够短,如果太长待会整个“小弯钩”就显得特别大了。转弯的时候切记要迅速,一带而过即可!!

最要命的其实是这个“平捺”,起笔要逆锋,从右边往左边行走一小段,然后停住笔,顿出前面的方脚在水平走一段,接着往下方斜斜地走,这一段挺长的,因为要托住上方的笔画,最后顿笔往右上方出尖。顿笔的位置要根据上边的笔画来确定,一般是跟着上边笔画的最右边来进行顿笔的。

而且,“走之儿”上方的部件都是呈现“上大下小”的状态,“遂”看的比较清楚,特意拉开了两点间的距离来体现这一点,“远、避”两个字几乎是属于长条形,看不大出来。

二、多变的“廴”字旁

这个偏旁难度不如“辶”那么大,但是也不容小觑。这个也是一样,初学者容易将其写大。其实,这个笔画由一个“小横折”+“横撇”+“平捺”组成,这么讲的话,很容易就能把问题说清楚,避免浪费口舌。“小横折”横要短,一起笔就赶紧顿笔写折,然后略带转弯写“横撇”,横几乎看不见的,只看得见长长的一撇,然后“平捺”要写得比“辶”更斜一点,具体写法参照上方“走之儿”

“迩”的部首其实是“辶”但是欧阳询在这里写得很像这个“廴”因此我把它归类在这个部首内,或许我们有时候写“廴”还可以按照这种写法来写,这其实是行草书的一种楷化。“廻”其实这是个“回”的一种写法,《孔乙己》里面有讽刺过这个,不难写,是普通的形态。“建”这个要是放在现代的话,那就是的错别字了,多了一个点呢。其实在古代,很多书法家写这个字的时候都是这样写的,只是写完这个点之后,底下的笔画就得再写矮一点了,这无疑在精细方面再给初学者增加了难度,但是不要怕,经过数十次的练习后,你会逐渐习惯这种写法的。

三、独具特色的“病字头”

欧阳询在这里把“撇”写成“竖钩”,如此一来增添了好几分险绝感,因为写完里面的笔画以后总会感觉字往左边倾斜,这就是欧体的奇妙之处,于细处中见险绝。

点是个“右点”,写在短横的正中间,不跟短横连接,竖钩也不要跟短横连接,可以写在短横边沿,也可以写在短横里面,两点有连带关系,离竖钩也比较近,这两点尽量打破那种左右对称的平衡关系,如果两点离得远一点的话就显得左右对称了,练习的时候可以试试看就明了。如“痼”三个竖向笔画一定要同时写直,有一个歪了就不好看了。“疾”里面的“矢”要特别注意外边沿要斜线排列。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九成宫醴泉铭》分析攻略(八)——半包围结构(1)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