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中的疑难字词以及容易解释(屈原列传疑难问题)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屈原列传》中的疑难字词以及容易忽视的细节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屈原列传》中的疑难字词以及容易解释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赶在农历新年前,一点点地,重新读了一遍《屈原列传》。
有许多疑难的字词,还有许多容易忽略的地方。以下一一列出,有些地方提请留意,有些地方希望达者解惑。
一、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冀,动词,希望;
幸,动词,希望;
冀幸,同义连文,希望,其作用是凑足音节或表示强调;
君,君王;
之,宾语取独,不译;
悟,醒悟;
俗,世俗;
改,改变;
也,表解释,译为“是因为”或“是”;
那么,我们极为熟悉的“一”字该当何解呢?
坊间版本有的译作“希望君王一旦醒悟,世俗一旦改变”;有的译作“希望有朝一日怀王能够醒悟,风气能够改变”;还有的译作“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
这些译文,意思不能说不通,但“一”字到底作何解呢?是“一旦”?还是“有朝一日”?抑或是“总有一天”?似乎是,似乎又都不是。
查徐仁甫《广释词》P78注:一,副词,犹“忽”,是“忽然”、“突然”的意思,此处可译为“很快”。
如此,这句话可译作:是因为(他)希望君王(能)很快醒悟,世俗(能)很快改变。
二、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其,代词,他,指屈平;
存,动词,思念,怀念;
君,君王;
兴,起也,振兴;
国,国家;
而,连词,表递进,而且;
欲,希望;
反复,动词,扭转,挽救;
之,指“兴国”的“国”;
三家注《史记》为“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其”字不能作主语。王力《古代汉语》P326中说:“其”字只能用作定语,在上古汉语里,“其”字不能用作主语,中古以后,偶然有人把“其”字用作主语,那是不合上古语法规律的。古文家仍旧遵用上古语法。
但“其”字作主语的现象,上古文言中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比如,《史记刺客列传》“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其之燕”明显是复句中的时间状语分句,有没有可能分句作主语并不在此限制范围?
又比如,《左传昭公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yù,抚慰)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
有没有可能是“其爱之”属于整体为主语而不在此列?
总之,上古文言文,“其”字是否能作主语,实在是令人头疼的一件事。
而且此句意思也不好理解。坊间版本皆调整字序为“其存君(欲)兴国而反复之”,译为“他思念君王,想振兴国家而且扭转楚国的形势。”
我勉强译作“他思念国君振兴国家而且想扭转楚国的颓势”。
但是,“思念国君”和“振兴国家”并列为文,着实别扭,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或者是与后面的有联系?而且,“之”字到底指代什么也极有疑虑。
谁能为我解此惑?
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
然,连词,然而,但是;
终,副词,终究,到底;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也可仍作“无可奈何”;
故,所以;
不,表否定;
可以,能够;
反,返回(朝廷);
故,汪贞幹《古文观止词义辨难》P228注:“故”训“而”。当前一般译“故”为“所以”,但此句与上文无因果关系,只有承接关系,“故”宜译“而”,句子译作“而不能返回朝中。” 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故犹‘而’也”。
这句译作“但是终究无可奈何,而不能够返回(朝廷)。”如果“故”训作“因此”,则译作“但是终究无可奈何,因此不能够返回(朝廷)。”
“无可奈何”和“不可以反”之间,确实没有因果关系。
四、何故而至此?
何故,副词作状语,为什么,怎么;
而,语气词,表停顿,不译;
至,动词,到;
此,这里;
尹君《文言虚词通释》P80注:一般来说,“而”字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时,表偏正关系,现代汉语的书面语中还有,口语里没有了,为此可以不译或去掉。另外,有的虚词字典,比如王政白的《古汉语虚词词典》,列明“而”可在句中作语气词,表停顿,例《醉翁亭记》P269“往来而不绝者”,但这个义项其他词典皆不载,故存疑。
元朝王若愚在《滹hū南遗老集》P188注“《史记》用‘而’字多不安,今略举甚者。”
比如,《晋世家》云:“襄公之六年,而赵衰卒。景公时,而赵盾卒。平公十二年,而赵武为正卿。”
《鲁仲连传》云:“赵孝成王时,而秦王使白起破长平之军。”
王若虚说:以上皆多上一“而”字。
五、而能与世推移。
而,连词,表递进,而且;
能,能够;
与,介词,随,徐仁甫《广释词》P02注“与犹‘随’”;
世,世俗;
推,变化;
移,改变;
译作:而且能够随着世俗变化而转变。
这一句中,请留意“与”字。“与”字的“随”义项,亦见于王叔岷《古籍虚字广义》P05。
六、屈原既死之后。
屈原,人名;
既,副词,已经,…之后;
死,仍作“死”;
之,助词,的,表限制;
后,时间较晚,与“先”相对;
这句“屈原既死之后”,我感觉此处“既…之后”连用,不妥。 “既”本来就有“已经”和“…之后”的意思,何必再加上“之后”呢?匪夷所思!“屈原既死”,就是“屈原死了之后”,怎么能说“屈原死了之后之后”呢?“既…之后”既不是“既已”这样的同义连文,也不是什么固定格式。这么用,难道另有深意?
七、及见贾生吊之。
及,等到;
见,看见;
贾生,贾谊;
吊,凭吊;
之,他,指屈原;
这一句比较费解。坊间均译作“等到看见贾谊悼念屈原的文章”,那么,“之”字是代指“屈原”?还是代指“(贾谊的)文章”呢?二者必居其一。司马迁肯定没有见到“贾谊吊屈原”,他看到的肯定是文章,但“贾谊吊文章”显然不对。
如果要译作“等到看见贾谊悼念(屈原的)文章”,则原文应该“及见贾生吊之(之文)”。因此,我认为此处的“之”代指的是“屈原”,这一句应该是时间状语从句,即“等到看见贾谊凭吊屈原(的时候)。”
这篇就作为旧历新年的一个总结吧。
以上。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屈原列传》中的疑难字词以及容易忽视的细节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