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谁考试考了一辈子(古代哪个人考试很多次)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中国古代最会考试的人——“六首状元”黄观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古代谁考试考了一辈子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用一个字形容古代的科考,那就是“难”。在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最高荣誉是高中状元。而比高中状元还厉害的是“连中三元”,比连中三元还厉害的是“六首状元”,也就是在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中均夺得第一。
自隋朝开创科举制以来,“连中三元”的人有14个(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黄观、商辂(lù);清朝的钱棨、陈继昌),而“六首状元”只有2人,分别是明朝洪武年间的状元黄观和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钱棨(qǐ)。
但钱棨少年时多次参加童试,但都落榜。直到32岁才以第一名考中生元,后参加乡试,又是连连失利,六进考场,六次落榜。47岁时才夺得状元。而黄观是一口气考完,27岁就中了状元。如果说钱棨是大器晚成,那黄观便是天纵英才。时人称赞黄观“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黄观的“六首状元”争议
在张廷玉编修的《明史》中记载,明朝连中三元的只有商辂一个人。在《明史列传》中记载“二十四年,会试、廷试皆第一”,只提到黄观是会试和廷试的第一。因此,有学者质疑黄观只连中两元,并未在乡试中取得第一,这就造成一段历史公案。
黄观的三元事迹不为正史所记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黄观的出生地池州在历史上建制多有变动,随着建制的变迁,池州人参加乡试的地点也不固定。黄观参加乡试的时间,历史上都有争议,没有乡试记录也很正常。
二是黄观的父亲是入赘许家,黄观最初的名字是许观,直到建文元年才恢复黄姓,容易造成史料的混淆和遗漏。
三是黄观参加科举考试是洪武年间,明朝初期科举很多记录不完整,乡试时间也很随意。前期的乡试记录,少有编撰。
四是黄观因在“靖难之役”中反对燕王起兵,为朱棣所忌恨,被列为“奸臣罪状”名第六。黄观死后,朱棣诛其九族,直到明朝万历年间才得以昭雪。因此,正史上对他记载很少,况且后人凋零,无以为记。
五是商辂官至内阁首辅,名声显赫,后人为了突出他的三元奇迹,往往冠以唯独一人的说法。
参见谭甲文《明状元黄观“三元”考辨》。
虽然争议很多,但黄观的“六首状元”之名已不胫而走。
文能六首,德能守节
黄观,出生于江浙行省池州府贵池县(今安徽省贵池)。因为父亲入赘许家,从小名叫许观。他师从黄冔(xǔ),黄冔是一位很有节操的人,元朝灭亡后他投井而死。受他影响,黄观也以守节自励。建文帝时期,黄观和黄子澄、方孝孺等人受到朱允炆重用,任右侍中(正二品)。
燕王起兵后,黄观奉命在杭州募兵。募兵期间,朱棣已经到达京城,京城危在旦夕。尽管如此,黄观还是决定回到京城。等他走到安庆时,朱棣已经登基,建文帝下落不明。大势已去,黄观决定为建文帝殉节,投江自尽,年仅38岁。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十个亲属已经先于他在淮清桥投江而死。
朱棣即位后,颁布了文职奸臣罪状,黄观名列第六。朱棣诛灭黄观九族,把黄观的名字从登科榜上划去,明朝历史上也就没有留下黄观连中三元的记录。
时隔200年后,明神宗朱翊钧为黄观补谥“文贞”,在池州建黄公祠,重建状元坊,并在南京建衣冠冢。这个谥号是非常贴切的,文能蟾宫折桂,贞能为主殉节,这是黄观一生的真实写照。
黄观的一生是短暂的,27岁状元及第,在殿试上他胸有丘壑,对于朱元璋出的策论题“御夷之策”,他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深得朱元璋赏识。建文帝时期,他是朱允炆倚重的股肱之臣,尽忠守节。
他创造了科举史上的奇迹,也彰显了读书人的气节。或许他不是名臣,却是不容置疑的忠臣。
时穷节乃现
一个人的气节和尊严,正是在最危难的时候显现。读书圣贤,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舍生取义,俯仰无愧于天地,更无愧于自己,这是读书人的碧血丹心。
明朝有很多有气节的大臣,靖难之役中的黄子澄、方孝孺、黄观,为民请命的于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清廉的海瑞……鲁迅先生曾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便是中国的脊梁。无论怎样掩盖,也无法抹灭。
让我们记住这个学霸的名字——黄观,文能中状元,仕能成股肱。他告诉我们,学问之道,除了知识的积累,还有气节的养成。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中国古代最会考试的人——“六首状元”黄观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