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和李政道是如何决裂的(李政道杨振宁分开后成就)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李政道杨振宁为何闹翻?半个世纪的恩怨,只为一个名字的顺序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杨振宁和李政道是如何决裂的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讲一桩长达半个世纪的科学公案,关于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主要功劳究竟是属于杨振宁还是李政道的。
功劳谁最大双方是各执一词,很难说的清楚。两个合作者对一件事到底谁的贡献大,如果是砌墙的工人,那可以算的清楚,你砌了几块,我砌了几块,但是科学研究不行,谁提出了整体思路,谁完成了关键突破,肯定是说不清楚的。别说外人说不清楚,就是合作者自己,也通常会高估自己的贡献。所以,这个案子,是比家务事还要难断。
但是科学家却普遍认为功劳应该是杨振宁的,为什么呢?李政道在1957年时觉得自己受委屈了,自己的贡献比杨振宁大,他其实在接下来20年里还是有机会翻盘。因为给这个争论盖棺定论的,不是事实,而是颁奖后两位科学家又在这个领域做了什么,又给学术界留下了什么印象。事实是从1962年两个人决裂后,李政道就再也没有在这个领域中做出过太突出的贡献。
而杨振宁呢?仅仅在两人中止合作之后的三年时间里,他就做出了比得诺奖的成果重要得多的“杨-米尔斯方程”。这个成果有多重要?这么说吧,后来有7个诺贝尔奖,都是直接利用这个“杨-米尔斯方程”拿到的,还有数学界的多个菲尔兹奖,是通过研究“杨-米尔斯方程”获得的。所以,到了1980年后,李政道其实就再也没机会翻盘了。
我觉得最有可能是这样两种情形之一: 一种是两人贡献基本相同, 或实情接近杨所说, 即杨在合作中起主导作用, 杨担心李颠倒黑白, 夸大自己的贡献。
另一种是实情接近李所说, 即李在合作中起主导 (或先导) 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 杨所担心的应该是李透露合作经过会打破学术界对荣誉归属的模糊认定 - 即合作论文的荣誉由两人平分。
对于象李杨这样功绩卓著的物理学家来说, 将被平分的荣誉据为己有未必有太大的意义, 但失去那份被平分的荣誉却不是任何一人可以接受的。
换句话说两人未必有为名而争的动机, 却有为名而守的理由。 一个有一亿元钱的富翁未必有很强的欲望要让自己的钱变成两亿元, 但往往不会坐视自己大量的钱财从眼皮底下失去。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李政道杨振宁为何闹翻?半个世纪的恩怨,只为一个名字的顺序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