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度量衡指的是啥(度量衡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终于弄懂了什么是“度量衡”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度量衡指的是啥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度量衡指的是啥(度量衡是什么意思?)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维护和巩固皇权,便于统治百姓,于是开始了一系列“骚”操作: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p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jù),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当然,始皇本人虽然性格残暴,思想极端,但后世对他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和货币还是很认可的,那么什么是度量衡呢?

所谓“度量衡”是一个统称,计量物体长短用的器具称为度,测定并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

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朝代更迭,计量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相传轩辕黄帝始“设五量“,“少昊同度量,调律吕”。古时候科技水平低下,没有今天的工具,因此度量衡的单位最初都与人体有关:“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只手掌的长度为一尺,中指节上一横纹为一寸),“一手之盛谓之溢,两手谓之掬”( 人的一只手捧起谷物的多少作为一溢,两手捧起谷物的多少作为一掬)。显然,这种单位因人而异,并不十分准确。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岁二月,东巡狩,至於岱宗,(烧柴祭天),望秩於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身为度,称以出”。可见当时已经以名人为标准进行单位的统一,出现了最早的法定单位。

长度单位的名称,产生很早,秦制以前都是以人身体的某个部分或某种动作为命名依据的:寸—一指宽或自身中指中关节的长度;咫—女性手掌张开到最大时,拇指尖到中指尖的距离;尺—男性手掌张开到最大时,拇指尖到中指尖的距离;丈—十尺为一丈;寻—伸开两臂的长度,为一寻,八尺为一寻;仞—八尺,即一寻。

到了汉代,班固著《汉书》将太史公的“律书“、”历书“结合起来,作为《汉书》第一个”志“,即《汉书·律历志》,经过《律历志》的整理,正式产生了长度的五个基本单位即分、寸,尺、丈、引,以十为进,即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十丈为一引。

容积的计量产生最早,也最复杂。中国古代计量农产品多少的主要器具叫量器,容量单位的名称有:升、斗、斛、豆、区、釜、钟、溢、掬。周代以前人们也是用身体来计量,以一手所能盛的容量为一溢,两手所能盛的容量为一掬,

升,本义是一种量器,引申为“登上“、”进阶“之意,两手合盛是基本的容量,然后从这个依次往上进阶,按四进阶,有豆、区(ōu)、釜,即四升为豆,四豆为区,四区为釜。按十进阶,有斗、斛,即十釜为钟,十钟为斗,十斗为斛。

到了汉代,经过《汉书·律历志》的系统整理,正式命名了五个基本容量单位:龠(yuè)、合(gě)、升、斗、斛,注意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自秦汉开始,作为重量单位的“石“也用作容量单位,与”斛“相等,这是容量的大单位,关于容量的小单位,《孙子算经》卷上说:“六粟为圭,十圭为抄,十抄为撮,十撮为勺,十勺为合。”这样,圭、抄、撮(cuō)、勺、合、升、斗、斛,八个基本单位就统一起来,自汉代以后一直沿用。

重量单位在古代的名称十分复杂,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前叫什么的都有。自《汉书·律历志》把铢、两、斤、钧、石这五个单位命名为五权之后,名称就固定下来,一直沿用至唐代。

秦制规定: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dàn)。唐代开始,在“两“之下又增加”钱“和”分“,借用的是货币单位,并规定”六铢为分,五分为钱,十钱为两“。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为了方便贸易和记账,规定“十分为钱”,并从长度借用为重量单位,基本单位从大到小为:石、钧、斤、两、钱、分、厘、毫、丝、忽,即一石为四钧,一钧为三十斤,一斤为十六两,一两为十钱,一钱为十分,一分为十厘,一厘为十毫,一毫为十丝,一丝为十忽。

宋制衡量一直沿用至元明清,基本没什么变化。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度量衡的发展》、《汉书·律历志》、《浮漏仪》。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终于弄懂了什么是“度量衡”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