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广济寺(五台山广济寺简介)
导语:五台县广济寺|闹市喧庭,天人利益世间法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五台山自然属于五台县,但其实并非如此。
五台之名,自“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而来。由峰而论,五台山共属于五台县与繁峙县;由寺而论,台外寺庙广布五台山一脉各县。广济寺位于五台县城内,远离五台山中心,亦属台外寺庙。
清乾隆《五台县志》载:“广济寺,在县治西,元至正年间建,已就倾圮,清乾隆四十三年知县王秉韬重葺。”乾隆四十四年重修广济寺碑则言:“广济寺建于元代,土人呼为西寺,以其偏于县西门内也。寺制极巍峨,栋宇插云,斗拱焕日,盖建县之始即建此寺。”
初访广济寺,诧异于寺院周边的市井气息,街巷中摊贩林立,水果店吃食店皆在左近,熙熙攘攘,而寺院门头窄小,难觅一丝巍峨之势,如果不是看到街边的国保碑,一时怀疑是不是找错了地方。
这就是“栋宇插天,斗拱焕日”的元代古寺?
晋地巧构,大殿独存。
广济寺门口挂着五台县博物馆和五台县文物管理所的牌子。进入第一进院落,有狗狂吠不止。
小院尽头是一排砖房,却是“徐继畲先生纪念馆”。徐继畲是五台县名人,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所著《瀛寰志略》被称为介绍西方世界的启蒙读物,影响深远。
纪念馆前有一仿制碑,所刻文字为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对美国国父华盛顿的赞语。原碑由宁波传教士于1853年送至美国,最终镶嵌在华盛顿纪念碑的第十层。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北大演讲时还特意提及此碑。
从纪念馆左手边小门入第二进院落,小门上的牌匾挺精致,应为寺中旧物。
跨过小门,眼前是高踞于砖石台基之上的大殿。大殿坐北面南,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殿前从两次间边缘伸出方形月台。
月台下有两块碑,均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知县王秉韬募资重修广济寺后所立。碑中记录了当年广济寺规模:“山门三间,地藏菩萨殿三间,大雄宝殿五间。增修东西配房十间;临街市房五间,每年取租廿五千文”。可惜岁月摧残,当年的巍峨丛林,只剩下这座元代大殿独存。
该殿虽几经重修, 但梁架结构和用柱方法仍保存了原状。檐柱侧角及生起明显,前檐柱头卷刹。正中四柱柱头有狰狞的兽头,正中独角,两侧双角,都张开大嘴紧紧咬住柱头。
《汉书·西域传》云:“乌弋山离国,……有桃拔、师子、犀牛。”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禄,两角者或为辟邪。”则此处兽头或即是天禄和辟邪在建筑上之演化。
大殿明、次间装隔扇门,尽间筑檐墙,檐墙近角柱处各有一带肚兜裸身男童,灵动可爱。庙堂庄严处出现此天真烂漫装饰,别有趣味。
檐下铺作,前檐柱头只出一跳刻作昂形的华栱,昂背置交互斗,承托着耍头和橑檐枋。补间铺作,明次间出斜拱,两尽间各出一跳华拱。
▲前檐铺作多变化
后檐铺作,补间每间一朵,柱头补间均为出一跳华拱无令拱形式。
▲后檐铺作均为一跳华拱无令拱
殿之前檐下悬有“大雄宝殿”竖匾一块,为前述乾隆年间重修所悬。额枋上保存着早期的匾钉,还有双狮戏绣球浮雕。
额枋彩绘剥蚀,重修碑文中所述“丹青焕彩,掩映尽琉璃之光;金碧生辉,灿烂悉珊瑚之色”仅存痕迹。
殿内彻上露明造,大胆采用减柱法,前槽不设金柱,后槽只在左右尽间设两根粗壮的金柱,两金柱之间架一条横跨明次间的巨大额枋,左右各以一条劄牵与山墙暗柱相连。
▲正中为粗壮的后槽金柱,上架大额枋
▲前槽梁架,细柱为现代所加
后槽的大额枋上,北侧以乳栿接后檐柱,南侧明间上承四椽栿两根,在前槽两侧再施短额枋,一端搭接在四椽栿上皮,另一端接山墙暗柱。此额枋上再搭接尽间乳栿至前檐柱。
经此减柱法设计,大殿呈奇妙的“开”字形梁架,殿内顿显开阔,晋地木构之巧思妙想在此可见一斑。
元代彩塑,法相庄严。
大雄宝殿正中悬木匾,上书“天人利益”,乾隆年间重修时五台知县王秉韬所书。殿内彩塑三十尊,保存尚完好,元代遗物。重修广济寺碑记则有“神像悉补塑如旧”之言,则彩塑曾在乾隆年间修补。
殿内正中设佛坛,主像三尊结跏趺坐于须弥座莲台上,须弥座束腰壸门,有力士承托。
正中毗卢遮那佛,蓝色螺髻盘旋,脸形圆润,袈裟袒胸,衣纹简洁流畅。后有火焰背光,缠枝番莲龙纹上雕刻众多神像,大鹏金翅鸟居中。佛祖两侧塑二弟子迦叶和阿难,严谨安祥。
毗卢遮那佛左手为文殊菩萨,右手为普贤菩萨,面目丰腴,束发莲冠。其背光居中为孔雀仙人像。此三尊合称“华严三圣”。
佛台前两侧塑有金刚力士,相对而立,威武雄壮。东西两山墙下塑有十八罗汉,有仰有俯,喜怒各异。
佛台背面正中塑文殊菩萨骑狮子,左侧塑观音菩萨骑朝天吼,右边塑普贤菩萨骑白象,此即“三大士”。
▲佛台背后照片来源于网络
三十尊彩塑神态古朴、着色典雅、神采流畅、技法多变,是元代彩塑中现存为数不多的上乘之作。
唐代经幢,为国敬造。
大殿之外,广济寺中还有一宝,即月台东侧下的唐代经幢,这也是五台山现存的三座唐代经幢之一,另两座皆在佛光寺中。
经幢单层八角,通高三米。最下施扁平的须弥座,每面尚存残狮。
幢身八面,每面上雕两层造像,刀法简洁古朴。南侧刻“为国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幢一所”。
西南下骑狮像两侧有“□万□为父母敬造普贤菩萨一所……”。北侧上像两侧有造像主一家姓名。下部经文,已漫漶不清。
幢身之上覆以八角宝盖,刻幔帐流苏,八角各雕一狮头,口衔幔绳璎珞。这种幢盖与佛光寺两唐经幢之八角宝盖颇相似。
幢顶下为三层仰莲座,上施覆钵,承托最上的宝珠。
此经幢铭文风化严重,但从幢盖形状与幢身上雕刻的造像手法来看,体态丰满,线条流畅,唐风鲜明。
此外,唐代经幢额题多刻有为国祈福之语,如山西安泽县博物馆保存的唐永淳元年(682)的“为□(国) 敬造佛顶陀罗尼幢合村供养经幢”、佛光寺唐大中十一年(857)的“奉为国及法界众生造佛顶陀罗尼幢”,唐僖宗光启二年(886)的封崇寺“大唐行唐县奉为国太夫人相公文武官寮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幢”、以及广济寺此幢的“为国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幢一所”等为国祝语,唐以后的经幢就再没出现此种祝国之语。
广济寺为元代所建,但从所藏唐经幢来看,寺之初建似应更在数百年前。“盖建县之始即建此寺”,五台县在隋炀帝时改名,如王秉韬重修广济寺碑记中此语有据,亦可证广济寺历史之悠远。
只是这山城名刹,“榱题随日月俱销,法象偕风雨共剥”,旧日碑碣已不可得见,往时如何终是空谈。便如碑中所言:天师人师,幻而不幻,大乘小乘,空岂真空......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