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国不干了李世民(宋国为什么被嘲笑)
导语:为什么宋国不干了?
鲁庄公十三年,齐、鲁在柯会盟不久,宋国就不干了!而且应该是非常生气的“不干了”!因为从时间上看,齐、鲁会盟于柯在冬,而“宋人背北杏之会”是紧接其后。《左传》作出这样的记载,必然是由于这两件事情具有某种因果关系。
为什么宋国会因为齐、鲁会盟于柯而背弃北杏之盟?这就需要从齐、宋、鲁三国关系的现状和实质谈起。所谓现状,首先是基本态势。三国之中,齐国最强,鲁国次之,其次是宋。宋国自宋殇公之后,一蹶不振。虽然宋国国力下降,但在郑国出局之后,宋国就成了中原核心地区最有实力的国家,当然也是最有号召力的国家。
其次是利益关系。齐桓公当政后,有了一匡天下的雄心壮志,故其目标远大。但齐国毕竟是泰山之东的国家,要西出经略中原,不但要借道鲁国,也必须借重鲁国,因此在齐强鲁弱的格局下,齐国的总体方针是善鲁、亲鲁、惠鲁、让鲁、融鲁。所以,乘丘之战,齐国眼看宋师战败,也没有出手相救。汶阳之田,齐国虽因胜而得,但为了实现与鲁国和解,则宁肯想让。除此之外,齐、鲁之间还有婚姻关系,毕竟鲁庄公母亲是齐国公主。如果考虑到鲁桓公客死齐国,齐国对于鲁国多少也有一些歉疚之处。因此,在鲁国问题上,齐国能迁就则迁就。
而宋国与齐国的关系则不同,宋国对于齐国,则是有求于齐国!宋国希望齐、宋联盟,挤压鲁国,甚至希望能够夺回被鲁国占领的领土。因为宋、鲁接壤,疆界矛盾突出,比如宿国南迁、乘丘之役,都是鲁国侵宋所致。其中宿国南迁之后,鲁国乘势占领了汶水之阳的大部分领土,彻底把宋国的影响力赶出了这一区域,这当然让宋国心有不甘。现在,齐、鲁和解,鲁国竟然不费一枪一弹,就把失去的汶阳之田重新要回,如此结局,让宋桓公情何以堪!
北杏之盟,鲁国不参加盟会不说,还进行了各种阻挠与抵制。相反,宋国则是积极参与,还拉上了陈国、蔡国为齐桓公撑门面。但是,转眼之间,齐、鲁和解,鲁国还得到了大片汶阳之田,这样的结局,对于宋国而言,当然十分难堪!是一种被轻视的难堪!宋桓公新立,正是要面子的时候,哪想到齐国竟然如此不给面子!不,这是相比之下的一种羞辱!厚彼而薄此!
但是,就宋国目前面临的形势而言,宋桓公是没办法真正硬起来的!其一,鲁强宋弱这是事实。其二,鲁国于齐,比宋国更加重要,这是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其三,宋国不但北方受到鲁国的挤压,更重要的是来自南方楚国的威胁,马上就在眼前!在这种情况下,宋桓公内心也十分希望,北方诸侯能够团结起来,共同抵御更加强大的敌人。
虽然如此,宋国也不能毫无声息地吞下这口恶气!必须给齐桓公一点颜色。因此,在齐鲁柯之盟之后,宋国一函国书致齐,表示对年初达成的北杏之盟后悔,说要退出北杏之盟!
最早的出土盟书:侯马盟书
这就是《左传》记载的“宋人背北杏之会”,这件事在春秋历史上,属于第一次!虽然春秋各国,相互盟会之后,已经不止一次地用实际行动背盟,但是以正式的文书通知对方不再继续遵守盟约,宋桓公这是开了一个头!
这样的事,对于齐桓公来说,当然会十分生气!因为这比不参加盟会的遂国来说,更是打脸,尤其对齐桓公的权威来说是赤裸裸的蔑视和挑战!当然,在这个时候,齐桓公是不会不管的!伐宋的安排,是齐桓公的必然选择!但如何伐宋,则需要三思而后行!这当然是鲁庄公十四年才发生的事情。容后再谈。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