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是什么意思(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导语:自我效能感
在学习、工作和其他活动中,适当地设定目标能更好地激发内在动机。大而模糊的目标称为边缘目标,小而具体的目标称为中心目标。边缘目标能够指明行动的方向,而中心目标激发内在动机的效果更好。
当我们面对小而具体的中心目标时,通常容易产生“我能做到”的想法,完成任务的信心也会增强。心理学家把这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感觉称为自我效能感,它是激发干劲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自我效能感是动机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中心目标的指示清晰,能帮助我们规划好在何时做何事,同时也易于完成,能够使人在不断完成小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这些因素对于动机的产生与维持都是很有帮助的,对某项任务的自我效能感越高,越能尽快着手进行,积极推进,保证任务有始有终地完成。
研究表明,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4个,它们是:1.直接经验,即来自个人的亲身经验;2.替代经验,即通过观察他人的成功而获得的间接经验;3.言语说服,即他人的鼓舞、激励,或是自我的心理暗示;4.情绪唤起,即生理状态所带来的影响,比如紧张时心会怦怦跳,感到不安,觉得“这事可能会做不好”,自我效能感自然也就降低了。合理地运用这4个因素,能够极大地提高动机水平。
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个人的直接经验。如果自己曾获取成功,当然会增强自信。同时,替代经验也很重要,当自己进展不顺利时,可以尝试去观察一下周边其他人的成功经验。研究表明,观察那些水平与自己相近的人(如同学)的成功经验,比观察那些水平高于自己的人(如老师等)的成功经验,更能增强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理论不仅能激励我们更好地工作、学习和参加体育运动等,还有助于戒烟、减肥、治疗社交恐惧症和恐高症等,广泛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合。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