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十一好去处(杭州十一哪里人少)
导语:快到十一了,我们来说说杭州的小吃(一)
今天介绍下杭州小吃杭州猫耳朵,南宋定胜糕 ,糖桂花,葱包桧,东坡肉
1杭州猫耳朵据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微服乘一叶小舟赏玩西湖。游得兴致勃勃时,天忽然下起了小雨,众人连忙避雨于小舟船舱内。大家等啊等,可是雨越下越大,下了许久都不见停。几个时辰过去了,乾隆皇帝又饥又饿,忍不住问老渔翁有否吃食。老渔翁告诉乾隆有面但没有擀面杖,做不成面条。正发愁之际,老渔翁的小孙女抱着一只小花猫走来说:“没有擀面杖,我来用手捻。”于是小姑娘动手将面捻成块,状似小花猫的耳朵,小巧可爱。她把这形状怪怪的面条下锅煮熟后再浇上鱼虾卤汁端给乾隆吃。乾隆见面条不同寻常的模样,玲珑别致,吃后更觉得回味无穷,赶忙问小姑娘这叫什么面,小姑娘回答说是猫耳朵。乾隆非常喜欢这道点心,回京后即召小姑娘为其做“猫耳朵”。自此“猫耳朵”成了一道名点 猫耳朵。猫耳朵极像意大利的一种做成贝壳形的通心粉。据说意大利的这种出品,就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学会了捏猫耳朵,回去以后仿制的,后来便由机器生产了。
2南宋定胜糕始于宋代,千百年来一直为杭城人民所喜爱。南宋定胜糕外层是精制的香米和糯米粉,米粉细而均匀,里面是豆沙馅,中间混有少量白糖和桂花,定胜糕的颜色绯红,象征着战争的凯旋。定胜糕的味道香糯可口,甜而不腻,而且只要一块钱一份,是物美价廉的特色小吃。
3糖桂花,桂花可分为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种,以金桂、银桂为佳。杭州栽培桂花盛于唐、宋。根据民间传说,唐代时,杭州灵隐寺的德明和尚在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忽然听见滴答的雨声。他开门一看,见月亮里落下无数象珍珠般的小颗粒,便上山拾了满满的一兜。第二天,德明把此事告诉了师父,智一长者仔细一看,便道:“这可能是月宫里吴刚砍桂树时震落的桂子。”于是,他们把五颜六色的小颗粒种在寺前庙后的山坡上。到了第二年中秋节,桂树不但长得又高又大,而且树上还开满了芳香四溢的各色桂花。德明和尚便把它们取名为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以后,诗人白居易写了“山寺月中寻挂号”的名句,从此,这段“月中落桂子”的佳话便流传至今。杭州南高峰下的满觉陇为赏桂胜地。每逢八月中秋前后,丹桂飘香,人们在这“金雪世界”里,不仅可以寻幽探胜,而且可以尝到香甜可口的糖桂花和桂花栗子羹等佳点。桂花除供观赏外,有经济价值。金桂、银桂香气浓郁,是加工调味品的天然原料。脆制过的桂花和白糖拌和在一起,即成了市场上常见的糖桂花。如果将桂花提取的香精,调在馅糖之中,就是桂花糖。至于桂花酒,早在《汉书礼乐志》中就有“尊桂酒,宾八乡”的记载了。
4 葱包桧 “葱包桧儿”是杭州特有风味的传统小吃。传说望仙桥畔王二油煎饼店炸“油炸桧”出了名,一时众起仿效,油炸桧店林立杭城。王二有时炸多了,一下子卖不出去,冷了又软又韧,味道不佳,更无人买。他对秦桧夫妇的心头之恨,还愤愤难平,就将冷油炸桧在热锅一烤,把烤熟的油炸桧同葱段卷入拌着甜面酱的春饼里,再用铁板压烤,烤到表皮呈金黄色,油炸桧“吱吱”发叫,王二方才解恨,他拿起来一吃,觉葱香可口,便取名叫“葱包桧儿”,一直流传至今。 浙江小吃。 用春饼包卷油条、葱、甜面酱烤制而成。桧儿即油条,浙江的方言,全称为油炸桧儿。 制作要领: 1.制油炸桧儿。 2.制春饼。面粉加少许盐。和水调匀,揉韧,放入盆内,按平按实。再注入清水浸泡5~6小时,用时滗去水,将面再揉匀。小平锅置火上烧热,取揉好的面一小块,轻贴锅面,按扇形转动一圈,塌成1.5毫米厚的圆形薄饼,3~5秒钟后,薄饼呈白色时,揭起在反面略烘一下,即成春饼。 3.制葱包桧儿。平锅置火上,将油条放上,按扁,烤至略脆。小葱切寸段,在锅上烤至微黄。取春饼3张,接连铺成椭圆形,抹上甜面酱,放上烤好的葱段,再放烤好的油条一根,对折折起,将春饼卷成筒状,再放入平锅内,揿压烤至呈金黄色即成。喜吃辣味可涂上辣酱,其味更佳。
5.杭州东坡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肴,属于浙菜系。东坡肉是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的菜肴。苏东坡(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对诗人、书法有很深的造诣,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他自己会烹制菜肴,并十分擅长烧肉,在他的许多名诗中,亦有 关于饮食方面的内容,如<<食猪肉>>、<<老饕赋>>、<<丁公默送蝤蛑 >>、<<豆粥>>、<<羹>>等诗,都反映出他对饮食烹调的浓厚兴趣。 “东坡肉”起先是苏东坡在黄州制作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原创用户编辑投稿,若来源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更正修改。2023年04月08日由小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