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荀子为什么针对孟子他们谁才是孔子真正的忠臣(孔子孟子荀子为什么都有子)

导语:荀子为什么针对孟子?他们谁才是孔子真正的传人?

1.

孟子和荀子到底谁更接近儒家呢?其实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讨论。有人说是孟子,有人说是荀子,从本质上讲,孟子的思想更接近孔子。

孔子强调“礼”的重要性,孟子在这一基础上继承了他的学说。“礼”不单纯是一种制度,而是有内在含义在里面的。它更强调的是用“礼”这种方式来唤醒人们心中的情感。

打个比方,父母死了以后,孩子就把他们的尸体扔到山林里,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尸体会发臭腐烂,会被虫子啄咬,孩子不忍心,于是想了个办法,要给他们下葬。这时候社会慢慢就形成了特定形式的丧礼。

这个礼仪不单单就是一种形式,它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人们心中的情感。

假如你没有真情实感,你做再多的礼数也没什么用,因为看起来那都是假的。

这是礼的重要性。

另外,孔子眼中的礼和法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般情况下,对于教化民众,我们用礼就可以了。法尽量不用就不用,因为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惩罚手段,它是一种没办法的手段来唤醒你心中的良知。

这两点上,孟子的思想是最接近孔子的。并且,他还在孔子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套政治哲学,来帮助君主治理国家。

可是,荀子和孟子就不太一样了,他的思想融合了道家、法家的精髓,他的礼更接近法,是一种治理的手段。

2.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区别呢?

这跟两个人生活的时代不同有很大关系。

孟子出生于公元前372年,和孔子相差有100多年。

那个时代正属春秋晚期,社会从稳定开始走向瓦解,人心从一统开始变得涣散。国与国之间越来越充满暗算和阴谋,大国有大国的打算,小国有小国的痛苦。

怎么才能在这乱世之中生存下去,是所有人的难题。因此每个国家的君主都需要能够说话,能够治理国家的谋士。

只要你能说会道,有本事,君主们说不定就会录用你。所以你可以看到和孟子同时期的谋士大多充满辩士之风,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能够脱颖而出,从而让君主能够任用自己。

但是到了荀子生活的年代就不一样了,荀子比孟子晚了60多年出生,他所生活的时代,秦国的实力越来越大,并且在长期的统治过程中,秦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治理方法,百家争霸的场面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个时候的辩士若是想要找到一份工作,他势必要考虑到哪个国家求职才最有利。其他国家能力都没有秦国强,早晚会被它吞并,还不如直接到秦国去。

所以,当所有人的目标都变得一致的时候,人多肉少,工作没那么容易到手了。大伙势必会变得更加谦卑去谋求一份职业。所以,像孟子时期那样慷慨激昂之风已经看不到了。

因此,荀子的风格明显更加委婉舒缓。

另外,当时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其实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他需要的不是人家给他制定规则,而是有人能够帮助他细化,并且进一步执行下去。

因此,荀子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是一个集大成者,他吸收了前人的思想,形成了一套以儒家为主,结合法家、道家的系统思想方法,他的理论包含了政治、经济、制度、兵权等各个方面。

我们现在谈到儒家,总说孔孟孔孟,其实儒家真正的集大成者是荀子,而他的思想才是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最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荀子的思想被称为“帝王术”,它的本质就是为君主所服务的。

荀子还有两个弟子,一个是韩非子,一个是李斯。李斯后来做了秦始皇的丞相,对秦国的发展影响深远。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写到一句话,叫做“汉承秦弊”,就是说汉朝其实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只不过当时秦人的统治太过了,民不聊生,最后走向了极端。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表面上独尊儒术,实际上以法治为主。

那么这一套思想根源最大的贡献者便是荀子。

3.

那么孟子的思想相比荀子到底重不重要呢?

应该这样说,孟子的思想一直以来就不是中国文化的主流。

孟子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强调的是人心的作用,他所提出的理论是“性善论”。

他认为人有四心,这四心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它们是仁义礼智的发端。人一生下来本性应该是淳朴的,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发扬四端之心,那么这个人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真正的圣人,才能够为国家建设发展、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可正如荀子在《性恶论》一文中反驳他所说的那样,孟子的思想是经不起推敲的。

到底是谁告诉你人性本来就是善的?他有理论依据吗?他做过实验吗?如果你要证明你的论点是要有推理演绎的。

显然,孟子的想法更像是出于他本人的猜测。

相对而言,荀子的思想就更加理性客观。他并非是否定批判孟子的“性善论”,只是根据这个问题提出质疑,在他看来,人一生下来,是“性恶”的,这个“恶”我觉得更应该理解为“无知”。就是说,这个人生下来的时候他是没有分辨能力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不知道,他需要有人来引导,来帮助他完善人格的健全。

但是荀子认为人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聪明才智之力,他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得到教化,从而成为一个圣人。

“涂之人,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 《荀子·性恶论》

所以,荀子更加现实,而孟子的思想更像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可是孟子有没有积极意义呢?

有。

在后来的宋明儒学中,出现了程朱和陆王之争。程颐、程灏和朱熹强调的是格物致知、是学,陆九渊和王阳明则主张“明心见性”。他们在思想根源上,程朱更接近荀子,而陆王更接近孟子。

一方是理性的,一方是感性的。

这就好像矛盾对立的两端,总是在不断地争斗对峙。当然,最后从中国的历史上来说,理性的一方压制了感性的一方。

可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内在觉醒的力量,自我生长的力量同样重要。

孟子他带着理想的光环,政治的抱负在引领着人们朝前走,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意义。

参考书籍:

《中国哲学简史》

《荀子:儒学主流的真正塑造者》

《孟子》

《荀子》

免责声明:本文由原创用户编辑投稿,若来源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更正修改。2023年04月08日由小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