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读音)
导语:《论语》求知|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原文】
2·24 子曰:“非其鬼(1)而祭之;谄(2)也。见义(3)不为,无勇也。”
【注释】
(1)鬼:杨伯峻解释说,古代人死都叫“鬼”,一般指已死的,但也偶有泛指鬼神。
钱穆先生解释“非其鬼而祭之”:鬼神有分言,有合言。此处单言鬼,或说非其鬼,乃指非其祖考。或说,祭非其鬼,乃通指淫祀。当从后说,可包前说。
杨伯峻先生解释“祭”:祭是吉祭,和凶祭的奠不同(人初死,陈设饮食以安其灵魂,叫做奠)。祭鬼的目的一般是祈福。
(2)杨伯峻:谄,音chǎn ,谄媚、阿谀。钱穆:谄也,祭有当祭不当祭。崇德报恩,皆当所祭。求福惧祸,皆所不当祭。祭非其鬼,乃指所不当祭,此则必有谄媚之心。谄媚则非人意。
(3)义:人应该做的事就是义。
钱穆先生释“见义不为”:义者人之所当为,见当为而不为,是为无勇。
【译文】
杨伯峻先生译文: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他,这是献媚。眼见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是怯懦。”
钱穆先生译文:先生说:“不是你当祭的鬼而祭之,这是你心存谄媚。遇见你该当做的事不做,这是你没有勇气。”
陈晓芬译文:孔子说:“不该由你祭的鬼你却祭他,这是谄媚。遇见合乎道义的事你却不做,这是没有勇气。”
孔子说:“不是你的祖先,你却祭祀,这是谄媚。遇到合乎道义、当为之事,你却不做,这是没有勇气。”
【求知】
钱穆先生讲:“本章连举两事,若不伦类, 然皆直指人心。盖社会种种不道与非义,皆由人心病痛中来,如谄与无勇皆是。孔门重仁,乃心教最要纲领。”这可以看作理解这段文字的一个重要角度。
由这段文字可以推知,光明磊落、爱憎分明,当仁不让、见义不辞,不顾惜自身得失,当是君子作为。
【参考文献】
杨伯峻 《论语译注》
钱 穆 《论语新解》
陈晓芬 《论语译注》
免责声明:本文由原创用户编辑投稿,若来源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更正修改。2023年04月08日由小余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