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及其贯彻要求(浅谈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导语:教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如何运用?一线名师这样说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中的一条著名法则。其具体内涵凡是粗通文墨的人,都十分清楚,因此,这里笔者就不再啰嗦它的含义了。下边我们就直奔主题,谈谈这条原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根据笔者的经验,要运用好这条原则,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着眼于班级,从类上确定施教之材;一是着眼于个体,从个体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上确定施教之策。后一个方面笔者已有多篇文章作了探讨,因此,这篇文章只就前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从类的角度来看,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我们可以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划分四类:第一类,不必老师说、老师管的学生;第二类,必须老师说、老师管的;第三类,老师不能说、不能管的;第四类,不能不说、不能不管,但说了、管了几乎没有起色的。下边简要做一分析。

1. 不必老师说、老师管的学生。这类学生一般是班级里的尖子生,他们学习好,自律能力强,各门功课在全班乃至全年级都是佼佼者,纪律方面也做得很好。面对这类学生,老师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拓展他们学习的渠道、视野,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的深度、厚度,使他们在学习上向两个方面不但掘进:一个是知识的广度,一个是知识的深度。

2. 必须老师说、老师管的。这类学生是班级里的主要群体,一般包括这么四类学生: 在学习上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中等偏上的学生、中等偏下的学生以及一部分差生。这四类学生在班级中占百分之八十,甚至更多。这类学生的特点是老师管得严、管得紧,他们就能持续前进,不会出现掉队的现象;反之,老师管得松、管得宽,他们就有可能掉队,滑入差生的行列。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这类学生,就必须紧扣一个字“严”!只有“严”字当头,他们才会不断进步,并最终取得成功。

3. 老师不能说、不能管的。这类学生老师之所以不能说,不能管,根本原因乃是这类学生大多有心理疾病或性格上有缺陷。主要有三种表现:心里脆弱,接受不了老师的批评;从小娇生惯养,喜欢听表扬的话,听不进去批评的话;性格叛逆,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怀有抵触情绪。面对这三种学生,最好的教育办法就是教师同家长联系,请家长请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先治孩子的心理疾病,接下来再上学。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根据笔者几十年的观察,这三类学生如果不把相关的心理疾病治好,会出现这么几种情况:

第一种,倘若留在学校里,由于老师碰不得,所以,遇到一些脾气柔的老师,或熟悉他们情况的老师,一般都不会说他们、管他们,任其自生自灭。

第二种,如果遇到的老师同上面的情况正好相反,要么出问题,要么中途退学或转学。出问题一般是离家出走,极端的还会选择自杀;中途转学的,最终的结果不是第一种里的结果,就是第二种里的结果。

第三种,有些孩子即使能升入高一级的学校,但最终结果还是不出前两种。

4. 不能不说、不能不管,但说了、管了几乎没有起色的。这一类学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不是读书的料子”。他们身体、心理都很健康,就是不爱学习;面对这类学生,老师就是用最严厉的方法来教育他们,他们也能接受,但最终还是不学。因此,笔者这几年给这类学生开出的药方是:只要他们能遵守纪律,至于学习,能学到什么程度,就算什么程度。我想,这恐怕是因材施教的最好的注脚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先生的这个解释可说是道出了“因材施教”的真谛!作为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本着这种理念去施教,笔者相信,每个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都会有所进步,都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免责声明:本文由原创用户编辑投稿,若来源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更正修改。2023年04月08日由小彤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