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追求理想的课堂读后感(追求理想的教学设计体会)

开学以来,学校一直在强调教师的教学流程和学生的习惯养成,追求课堂上的激情与温度,规范教师课堂上的语言,科学安排课堂训练。让课堂成为润泽的课堂;有趣的课堂;有对话、有生成的课堂。

追求什么样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更好呢?我想,每一个人眼中的好课都有其特定的认知背景,要一分为二来看。对于那些被追捧的公开课,那些教师在课堂上比学生还忙碌,那些被多媒体技术过度包装的课,不一定都是好课。课改新理念常常在公开课中被审美化,因为那些课堂上忙碌的教师常常会遮蔽真实的学情,因为一些新技术常常被过度使用而喧宾夺主,丧失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的好课堂,一堂好的课其着眼点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要真正的体现在一个“新”字上。具体的说:一是要理念新——贵在体现新课标的核心;二是要设计新——贵在体现实用有效的教学思路;三是要方法新—贵在体现创新教法、创新评价等。

第二,要真正的体现在一个“学”字上。具体的说:一定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值得关注的是,当下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大量存在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这意味着,课堂教学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明白:自主学习≠自学≠独学≠预习。自主学习可以遵循以下原则:①提供有效的学习清单,即学习路线图,指引学生自学;②用问题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③提供可选择、可协同的支持性学习环境;④引导学生自我评估学习结果。

第三,要真正的体现在一个“问”字上。大家知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堂好课离不开对问题的精妙设计,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学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问题重点要与课程的重点、难点要相符合。在具体教学中,简单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稍难问题可以小组合作解决,难度大的问题可以师生合作,共同解决。

第四,要真正的体现在一个“动”字。“动”不仅指身动、心动,还指脑动。只有动起来的课堂,学生才有存在感、参与感、获得感。教学中遵循“问题导学”,才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提问和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使学生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通过自学、讨论、交流、操作、研究等活动,获得认知上的发展。这样,可以使学生轻松、愉快而且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句话:学习永远在路上,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课堂会更高效。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