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古诗词美在哪里(古诗词的美妙之处)

导语:古诗词,究竟美在哪儿?

前言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几千年来,诗词文化传承不息,

我们今天就诗歌的起源进行讲解讲解。

诗词知识(一):诗歌起源

诗歌是最古老的艺术语言之一,

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

诗歌自然也不例外。

上古时期,文字尚未产生,

但是人们在劳作中,为了共同劳作,

需要人们发表意见,所以就有了创作。

像鲁迅先生

在《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提到:

“假如那时候大家抬木头,

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

其中有一个叫‘杭育(yō)杭育’,

那么,这便是创作。”

【独白:这玩意儿也能叫创作?

这几个象声词也能叫诗歌?】

我倒是觉得,

鲁迅先生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

《淮南子·原道训》中记载: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

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你看,这还真就是诗歌起源,

你今天的口头语几万年后被后人发掘,

没准也会称为诗歌,

但不能是脏话啊~】

由此看来,

这些孕育在原始集体劳动中的“号子”,

加以润色,就变成了初民的诗歌,

而且这些诗歌

和初民的劳动、生活、情感等息息相关。

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也有提到:

“虽虞夏以前,遗文不睹,

禀气怀灵,理或无异。

然则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最后一句是重点~】

从以上也可以看出,诗歌的起源

与初民的劳动生产有着密切关系。

《毛诗序》中说道:

“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

这话的意思是说:

诗,是人情感意志的一种表现,

在内心深处是情感意志,

而用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就是诗。

情感在心中就用诗的语言来表现它,

用语言表达不透彻,

便用咨嗟叹息的声音来延续它,

咨嗟叹息还不能尽情,

就放开喉咙来歌唱它,

歌唱仍感觉不满足,

于是就不知不觉中手舞足蹈起来。

我们可以看出,

诗歌是人们用来表达内心情感的,

而在没有文字的原始社会里面,

诗歌大概是一种辅以动作的口头表达方式,

这种表达方式源自于初民内心的情感宣泄。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也有提到: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

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通过白居易的主张,

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诗由情而发。

【难怪人家柏拉图说,每个恋爱中的人都是诗人~】

诗词知识(二):诗与音乐

诗歌在发展的过程中,

跟娱乐是分不开的,

早期的诗歌是伴随着舞乐的。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中有云: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

投足以歌八阕:

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

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

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

八曰总万物之极。”

原始社会有一个部落,

叫“葛天氏”,

每次祭祀的时候都会找三个人,

手里拿着牛尾巴,边唱边跳,

唱的歌词有八段,

但是这八段歌词已经失传了,

大概都是关于图腾崇拜,

农业生产或者神话传说等内容的。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里面

提到过“葛天氏之民欤”,

这个葛天氏就是我们提到的这个,

据说就是葛天氏发明了乐舞】

东汉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

记载了一篇远古时期的《弹(dàn)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通‘肉’)。”

这是一段反映远古人狩猎场景的歌词,

大概意思是,

砍断竹子,做成弹弓,弹出泥丸,射向猎物。

这短短八个字把原始人

从制作工具到进行狩猎的全过程记录了下来。

我们祖先在劳动中的这些即兴创作,

因为缺乏文字和专业人员的记载,

基本上都失传了,

但这些创作确实是最原始的诗歌,

而且它们还不是独立存在的,

在古代诗歌发展的起始

乃至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诗歌与乐舞是不分家的。

随着语言的发展,

诗歌虽然从歌舞中独立出来,

但是后代的诗歌创作以及格律要求和限制,

还是受到了音乐的很大影响。

【诗经中的很多诗歌就是唱出来的,

只不过现在搞丢了古乐谱,

就只剩下背“背诵全文”了】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林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