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抵万金的抵万金是什么含义(家书抵万金的抵万金)
导语:值得收藏:三封“抵万金”的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伦理规范,越过历史的长河,愈品愈历久弥新,永不过时。下面和小编一起来分享3封古代知名的家书。
《诫伯禽书》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他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继位,周公受封鲁国。但因周成王年幼,周公只得留在都城镐京辅佐,由长子伯禽代为受封。周成王下令将鲁国“殷民六族”赐给伯禽,还送了他许多典册文物、宝器仪仗。《诫伯禽书》就是在伯禽去封地之前,周公告诫儿子的一段话。
原文: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去矣,其毋以鲁国骄士矣!
剧照
周公告诫儿子: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他告诫伯禽时刻要注意谦虚谨慎。
剧照
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真是用心良苦。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诫伯禽书》首开中国古代仕宦家训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成文的家书,对后世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诫子书》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剧照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剧照
意思是: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剧照
《诫子书》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是成为人们修身立志的名篇。
《训长儿汝舟》
林则徐,清代“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官至一品。因长年宦游在外,与家人聚少离多,经常用家书与亲人对话。他的家书字里行间,拳拳报国之心,殷殷爱子之意,读来令人动容。纵观林则徐一生,为官有道,教子有方,堪称一代人臣典范。
林则徐共有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他对子女要求也极为严格,注重家教传承,留下很多名言,如“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训长儿汝舟》原文:字谕汝舟儿。尔叨蒙天恩高厚,祖宗积德,年才二十八,已成进士,授职编修,是为侥幸成名,切不可自满,宜守三戒:一戒傲慢,二戒奢华,三戒浮躁。尔既奉母弟居京华,务宜体我寸心,常持勤敬与和睦,凡家庭间能守得几分勤敬,未有不兴;能守得几分和睦,未有不发。若不勤不和之家,未有不败者也。尔昔在侯官,将此四字于族或人家验之,必以吾言为有证也。尔性懒,书案上诗文乱堆,不好收拾洁净,此是败家气象,嗣后务宜痛改,细心收拾,即—纸一缕,皆宜检拾伶俐,以为弟辈之榜样,勿以为是公子,是编修,一举一动,皆须人服侍也。尔能勤,二弟皆学勤;尔能和,二弟皆学和;尔能孝,二弟皆学孝;尔为一家之表率,慎之慎之。
这封家书是林则徐写给长子林汝舟,意在告诫他身居编修这一官职,不能忘记自己要为家庭成员做好修身榜样,“尔能勤,二弟皆学勤;尔能和,二弟皆学和;尔能孝,二弟皆学孝”,并且要戒傲慢,戒奢华,戒浮躁,持家有度,勤劳温和,尽孝尽善。
家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民族的精神,而且在教育子女方面,也非常值得现代的年轻父母学习借鉴。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