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业领先多少年(美国工业崛起)
导语:美国跻身先进工业国的逆袭之路
【和而不同】
由于人们向西部的迅速迁移和欧洲战争所引起美国商业空前繁荣与对外贸易的增长,18世纪90年代美国掀起了改善陆路交通运输的高了。
韩和元
农业现代化无疑是近期的一个高频词,而农业的现代化自然离不开一场农业科学技术的革命。在谈农业现代化的时候,我们应警惕一种可能,那就是不恰当地赋予了这种革命的边界,将农业革命只与农业划等号,从此局限了它拓展的边界。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或可给我们一点启示。
在殖民时代,美国长期充当的是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制成品销售基地的角色。从根本上说,英国政府不愿意也不允许自己的殖民地拥有自己的工业和发达的经济。一位曾游历美洲的瑞典旅行家就这样写道:“为了宗主国的贸易和富强,英国便禁止各殖民地开设那些会跟英国竞争的手工工场,除了少数规定的地方外, 各殖民地不得在不列颠领土之外贸易,外国人也不得和美洲各殖民地贸易。”
正是在宗主国这样的高压下,当时的美国,除了家庭工业和小工厂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工业。直到其脱离英国,独立建国后,它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全国约有95%的人口居住于农村。但也正是这种“殖民地应该为着宗主国的利益而存在,生产宗主国所需要的东西”的定位,导致其在国际贸易上处于不利地位。从英属美利坚南部地区出口的烟草就是主要的出口商品。
当时的美国,深陷土地耗竭的危机中——烟草只需种上三年,土地就会异常贫瘠。于当时的美国而言,它急需一种新农作物来替代烟草,成为主要的出口产品。一方面是自己有改种作物的现实压力,一方面是英国的工厂主们在嚷着要棉花这种原料,这样一来美国人想种棉花的激动心情是可想见的。
但当时一道工艺技术的难题将美国人难住了——清除棉籽是件异常困难的事,那些为美国南部所依赖的短纤维高山地区棉花,只能十分费力地慢慢捡净。据说,当时一个黑奴平均下来每天只能捡净一磅棉花。巨大的市场需求驱使着美国的企业家、发明家绞尽脑汁去发明和创造,好突破这一瓶颈。最后,机械师惠特尼解决了这一难题。1793年(此时美国已独立建国),他发明了一种轧棉机,就是这样一个机器,如用水力每天可捡净一万磅棉花。
这一发明,对美国此后的发展可谓影响深远。首先表现为棉花种植得以迅速推广,很快棉花就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商品作物,也是全国最大宗的出口货物。1820年,美国的棉花产量已增加至1.6亿磅,到1860年更是增加到19.2亿磅。而在这些年间,出口棉花的价值也由1810年的6676万美元,增加至1860年的3.3亿美元。
但棉花和烟草一样,很快就会让土地耗竭,于是棉花种植主们需开发更多的土地。这样一来在棉花的刺激下,美国掀起了第一波“西进拓殖潮”——为获得更多土地,美国人不断西移,这就使得运输事业成为重大课题——于当时美国这样一个纯农业国而言,所运出的商品多半是容量巨大且易于腐烂的,因此运输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那些新拓殖地区,不仅经济发展方面有赖于交通运输,就是其能否存在亦取决于交通运输。
由于人们向西部的迅速迁移和欧洲战争所引起美国商业空前繁荣与对外贸易的增长,18世纪90年代美国掀起了改善陆路交通运输的高了。带头发动修筑更好道路运动的,乃是一些私人,他们组织了一些公司去修建收费公路。美国第一条这种大路由费拉德尔菲亚通往兰开斯特,也即“费兰公路”,建筑的时间是1792年到1794年,费用为46.5万美元。整条路全都铺有碎石,盖有细砂,因此在气候最坏的时节也从没有发生问题。由于这条公路是修筑于人口稠密区的,所以一开始便十分获利。由于“费兰公路”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美国全境掀起了狂热的筑路潮。在此后30多年里,建成的公路有数千英里。
收费公路虽有效改善了美国的交通运输状况,但仍没有解决整个问题,运输成本仍居高不下。据麦克马斯特的统计,当时一般商品的运输成本,折合每吨每一百英里10美元。而同期从欧洲运来的货物,每吨的运输成本却不过2英镑。当时,火车已发明,且被证实有如下优点:1、铁路的建筑费用低廉;2、用铁路运输要迅速得多;3、它不太受地理环境影响,人们可将其铺设到全国任何地方,全国各地随时都可享受到它的利益。我们知道,当时美国人拓殖的移动方向是由东向西。但美国的河流与中国不同,中国多是从西向东,而美国的河流走向多半是由北向南。铁路很快就弥补了河流走向的局限——新建的铁路可直接深入西部。这就大大地缩减了东西部间的距离。
铁路的出现,首先是节省了成本,从而获得了高于利率的社会收益。到19世纪90年代,一个庞大的铁路网把美国各区域联系为一个整体。随着如此廉价和快速的交通运输网的出现,统一的国内市场也随之出现了。沃尔特·罗斯托认为,“对于经济起飞而言,或许至关重要的是铁路的发展带动了现代煤炭、钢铁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美国的现代基础工业部门的增长都可直接追溯到兴修尤其是维护重要大型铁路系统的需求。”正是由于铁路,激发了大量其他产业,除增加了煤、钢铁、机械和以石化工业为基础的润滑油与燃料的使用外,还有成百项创新涌现,既有大的也有小的。商业则以跳跃式的速度向前发展,一大批新商品涌向全国市场。而关于海外市场,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美国在农业上的这种革命,加上美国人所发明的革新的运输工业,使它们运往欧洲的小麦价格非常低廉,以致任何欧洲的农场主都不能和它竞争”。
美国由此完成了它的逆袭之路——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全面蜕变为当时世界最为先进的工业国。
(作者系广州经济学者)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特此说明。
免责声明:本文由原创用户编辑投稿,若来源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更正修改。2023年04月08日由小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