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没有蒙古人为什么说纯正的蒙古精神(蒙古国为什么人少)
导语:蒙古国没有蒙古人?为什么说最纯正的蒙古精神都留在了中国
西方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帝国主义分裂蒙古是不成功的,大部分蒙古人和蒙古的最纯正的精神都留在了国内。摊开地图我们不难看出,外蒙古的面积要比内蒙古大出不少,但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因为茫茫戈壁的地理限制,蒙古天然被分割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而这两个蒙古有什么区别,哪一个更能代表蒙古呢?
中国南北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使得脱离农耕的纯游牧经济是不存在的。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农耕民族千百年来矛盾不断,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游牧民族的生活必需品“锅釜针钱之具,缯絮米薜之用,咸仰汉给”。
元朝的建立为新一轮的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契机,而作为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过渡的长城南北和西北地区,则成了贸易的最佳场所。蒙古各部分布的格局也随着贸易潮在这一时期基本定型,越靠近汉人的地区生活越便利,而这种风水宝地肯定都是优先封赏给黄金家族的直系部落。
元朝灭亡后,蒙古诸部纷纷独立。因为内斗不断,人口锐减,各部对中原的依赖更加迫切。明朝根据“散则易制,得并为一,则势专难图”的策略,在蒙古各部中抑此扶彼,只有明朝皇帝特许的部落才可以通关互市。遣使者携带大量牲口、毛品等货物入朝进贡,而皇帝则以赏赐的名义给予布料、衣帽等生活用品。
这些商品被运回蒙古后,拥有通商特权的部落又可以分销到其他部落,从而谋取巨额利润。于是乎不断加强与汉人的经济联系,便成为蒙古各部的共同要求,与此同时明朝的边患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在汉族农耕经济的影响下,漠南蒙古的农业发展非常迅速,到了明朝末年,仅呼和浩特地区的汉人就已经有10之众,农业俨然已经成为蒙古的支柱产业之一了。
16世纪末,蒙古人东边的邻居满族人崛起,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在女真铁骑和和亲政策的双重作用下,漠南蒙古最先依附,漠北的喀尔喀三部则依附较晚。这也与漠南蒙古临近汉地,与之经济、文化的交往远甚于漠北诸部有关。
自清朝以来,漠南蒙古的农业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经济部门,从而也奠定了蒙古牧业、半农半牧和农业三种不同的经济基础。在文化上,清朝皇帝认为: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皇帝亲自下令为喇嘛教修建庙宇,乾隆甚至还把他爸爸的官邸献了出去,其目的就是鼓励喇嘛们在蒙古牧区宣扬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思想。
(蒙古喇嘛和随从)
正因为明清两代对蒙古的经营和管理,才使得漠南蒙古首先在经济上离不开内地,进而在文化上对中央政府产生了依赖。所以当外国势力企图分裂中国时,漠南蒙古并没有参与其中。
与此相反,大漠戈壁把蒙古天然分裂为漠南和漠北两部分,这样就使得中华的农耕文化辐射力大大削弱。虽然政治上依附于中央政府,但在文化和经济上更倾向于中亚和欧洲。
为什么说漠南蒙古,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内蒙古是最纯正的蒙古,这还要从铁木真说起。成吉思汗无疑是蒙古帝国和蒙古族的缔造者,所以最纯正、最高贵的蒙古血统当然是黄金家族所在的察哈尔部,他们一直生活在大漠以南,控制着蒙古与汉地的经济来往,后来被并入科尔沁部。
漠北的喀尔喀人则是由被铁木真武力征服漠北诸部组成,血统构成比较复杂,有突厥人、契丹人,还有回纥人等,总之一点他们不是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他们独立出去并不能带走蒙古的精神。
本文内容由小萱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