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泥紫砂壶的特点(天青泥在紫砂壶中属于什么档次)
导语:天青泥:紫泥里尤为珍贵的泥料 有着“紫砂之翡翠”的美誉
紫泥,是宜兴紫砂陶士三大泥类中最主要的泥类,也是宜兴紫砂陶土中开发利用最早、最为普遍的一类泥料,宜兴紫砂陶土80%以上属于紫泥。宜兴紫砂陶土之所以被称之为“紫砂士”,与紫泥有着密切的关系。紫泥是指外观色泽以紫色为主,偏深偏杂的一类陶土。宜兴紫砂士以紫泥为代表,紫泥最能体现宜兴紫砂古朴典雅的特征,尽显紫砂风韵。紫泥质朴粗犷,沉郁顿挫,犹若成年男子,充满阳刚之气。用优质紫泥制作成的紫砂壶,经泡养后,温洞如玉,有“紫玉金砂”之美誉。
地质上,紫泥主要分布在泥盆系五通组的上部,石炭系高骊山组的上部;地域上,宜兴的各个甲泥矿区均有产出;紫泥在矿床中,通常埋藏于深山腹的甲泥矿层中,是甲泥矿层中的夹层,故有“岩中岩”“泥中泥”之称。丁蜀镇的黄龙山是优质紫泥的主要产区,黄龙山的紫泥一般产于厚度为8米左右的甲泥矿层中,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产出,厚度由几十厘米至数米,矿层稳定性差。有时不延续而灭尖。这主要是由于黄龙山断裂褶皱的地质所造成。
紫泥的特点,一是可塑性良好。天然的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和工艺特性,使紫泥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紫泥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任意大小的器件,且不易变形和裂开。部分紫泥粉碎至一定细度,不必与其他原料配合,单一原料即可成型烧成品种繁多的紫砂陶器,即使与其他紫砂陶土泥料相配合成,或与宜兴陶土其他泥料相配合成,其天然的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和工艺特性基本不会改变,改变的是色相、外表特征。
黄龙山紫砂泥
二是透气性好。紫砂泥中石英的含量较为丰富,石英与黏土、云母、赤铁矿等共生于一体,被行家称为泥中之“骨”,即紫砂泥的“砂”。紫泥中的石英颗粒粒径较大,大于0.01mm颗粒,占70%以上,颗粒大,成陶后形成的气孔也大,因而更具透气性,外表砂质感也强。
三是稳定性好。紫泥烧成温度范围相对较高,烧结温度为1200C,烧结温度范围大于100C,整体收缩率小,低于10%。
紫泥并非单一的矿料概念,紫泥若按产地、产状、质地及色泽等来分,品种不下百个。紫泥绝大多数都没有专门的名称,少数则依据其外观特征及其性能,有中槽青、老紫泥、红棕泥、红麻子等名称,而这里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有“紫砂之翡翠”美誉的青灰泥。
天青泥原矿
天青泥,是紫泥中的佼佼者,紫泥自古以天青泥为最。清光绪八年《荆溪县志》中记载:“土有青黄, 用供抟埴。天青泥于诸泥为贵,制茗壶者特用之,黄泥供缸瓮坯之。”天青泥之精贵由此可知。
天青泥“于诸泥为贵”,然而现已踪迹难觅,关于历史上的“天青泥”,目前看法不尽相同。
首先,对于什么是“天青色”看法不同: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天青色,其色似雨过天晴后的天空,故谓之;一种观点认为,天青色是与天青染料相似的色泽,习惯称之。所谓天青色颜料色,《辞源》371页说;天青,染色名。深黑而微红,即所谓深青而含赤色的绀色。
雨后天青的天空
其次,所谓天青泥,到底是指原矿土的色泽,还是指成陶后作品的色泽?多数观点认为,明清时的天青泥,是就原矿土的外观色泽而言的,因为古时挖泥者大多不识字,所以只能以自然景物来取名,他们说的应该是原矿土的外表特征;少数观点则认为,明清时的天青泥是就紫砂器烧成后的外观色泽而言的,因为制壶者和鉴赏家比较专业,故能揚示事物的本质特征。究竟谁是谁非呢?可能是挖泥者和制查者认识的不同,取名的不同。
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说;“天青泥, 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古籍记载中的天青泥应该是就紫砂器烧成后的外观色泽而言。据说清代乾隆年间制壶名工邵旭茂制作的提梁壶即为“天青泥”。
那么有没有原矿士似雨过天晴的天空,而成陶器又如“黯肝色”的紫砂泥呢?与以上两个特征较为相符的有底槽青和其他部分紫泥。底槽青及部分紫泥因埋藏较深,长期受地气的漫润,部分矿料刚挖出来时即呈现“天青色”,即为底槽青原矿,其外观呈紫青色,紫中泛青、泛蓝,有所谓雨过天晴后的天空特征,水分散失后呈紫红色或紫褐色,在特定温度下,烧成后的色泽与古籍记载的“黯肝色”也相符。由于此类矿料原矿多数不具备此种特征,所以不能就此认为历史上的天青泥,就是底槽青等矿料。
外观似雨过天晴的天空的青色泥料有的是,但烧成后不似深黑而微红,所以有人说天青泥已绝迹了。业内众多人士展示的所谓天青泥,要么为原矿色似睛空色,要么成陶器色似晴空色,两者很难兼顾。古籍资料所记载的天青泥,到底是何种矿料,谁也不能肯定,各执一辞罢了。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一为天青泥是紫泥,可能产于某一特殊矿层中;二为成陶后,呈“黯肝色”
历史上的天青泥,据古籍记载主要产于丁蜀镇黄龙山矿区。《阳羡茗壶系》说“天青泥,出蠡墅”{蠡墅旧时为黄龙山矿区的一部分)。据说丁山大水潭原本也是开采紫砂泥的宕口,天青泥即产于此。后来挖通了地下水脉被淹没,成了一个大的水潭。近年来开发整修大水潭成公园,供市民休憩。上世纪70年代,宜兴紫砂工艺一厂以拼制合成的方法,欲使天青泥再现,终因选料配方等因素,未能如愿。
历史上的天青泥,究竟为何种矿料,现已无法确定。目前业内普遍认同的天青泥,是一种原矿土和成型器,外观色泽均呈青里透绿的紫泥矿料,此种矿料产于黄龙山紫泥矿层中乌泥和紫泥之间,与乌泥紧贴在一起,外观呈青中带灰,质地坚硬,与青灰泥十分相似,缺少青灰泥应有的紫色。矿物组成以水云母、白云母、高岭土、石英、赤铁矿为主。送检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百分含量分别为;二氧化硅(SiO2)62.05%、三氧化二铝(Al2O3)24.62%、三氧化二铁(Fe2O3)8.27%、氧化钙(Ca0)0.68%、氧化镁(MgO)0.60%、氧化钾(K20)1.77%、氧化钠(Na2O)0.24%,烧失量(LO1)0.07%。
天青泥烧成后颜色变化
检测结果显示,三氧化二铁含量与其他紫泥基本相近,确为紫泥。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的含量相对较高,所以天青泥的烧成温度相对较高,烧结范围宽,呈现天青色合适温度为1210C左右。1170C.呈黄褐色,有点返青,如老段泥的成色,断面粗糙,声音较钝; 1190C,呈青色微泛绿色,断面粗糙,声音稍钝; 1210C, 青里透绿,断面稍糙,声音稍脆。天青泥稳定极好,所以烧失量也极小,仅为0.07%。天青泥烧成的色泽变化似老段泥,又如青灰泥,由褐色向青色变化。老段泥是黄里透青,青里泛灰,青灰泥是先灰中泛红,灰褐色里泛青。天青最终是青里泛绿。天青泥的成色效果,与泥质的好坏和烧成温度都有一定的关系。纯正的天青泥作品,质感清晰,青里透绿,越用越透绿,鮮活而有灵气,被誉为“紫砂之翡翠”,且透气性好,深受收藏者青睐。
本文内容由小开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