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红楼梦太虚幻境是什么(红楼梦太虚幻境隐喻)

导语:揭开《红楼梦》太虚幻境之谜:创意的源头在哪里?

《红楼梦》里的“太虚幻境”,在“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清净女儿之境”。

在这个神奇的仙境里,贾宝玉翻看了“金陵十二钗”的判词,欣赏了“红楼梦十二曲”,并且实现了性的启蒙,揭开青春的序章。

这个“太虚幻境”的创意出自哪里呢?——其实在文本之中,作者已经给了明确的提示。

一,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秦可卿的卧室里,挂着一幅《海棠春睡图》,还有“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笼人”,是庚辰本里的说法;在程高本里,是“袭人”?——哪一种正确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查一查秦太虚,即秦观的原文可知。

可是,并不存在这个“原文”,秦观就没写过这个东西,这应该是作者自拟的。

那我们要想一想,他为什么要把这副对联安排给秦观呢?——正是要读者注意到秦观的字“太虚”,来为“太虚幻境”做个引子。

而“太虚幻境”正是出自秦观的《反初》,诗中云“记我有灵骨,法当游太清”,描述了自己神游“太清”境界的过程与感受。

“太清”、“太虚”都是道家词汇,描述一种虚空的、本初的境界,概念是相契合的。

诗中“陟降三境中,高真相送迎”,说有真人相迎,正对应太虚幻境里警幻仙子迎接贾宝玉;“餔餟太和精”,说服食太和之精,正对应贾宝玉饮仙醪,品尝千红一窟、万艳同杯。主要经历是相同的。

在秦观的另一首词《雨中花》里,也描述了自己游仙的经历,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与之更加神似:

词中游仙去处,“在青天碧海”,而太虚幻境正在“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

词中游仙的动机是“何苦自淹尘域”,追求洁净,而太虚幻境正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

词中仙境“重重观阁,横枕鳌峰,水面倒衔苍石”,而太虚幻境恰是“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珠帘绣幕,画栋雕檐”;

词中有“寄香幽火,杳然难测”,而太虚幻境“一缕幽香”,原是“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的“群芳髓”。而且,词中“玉女明星迎笑”,又和警幻仙子出迎相契。

《红楼梦》里的太虚幻境,和秦观笔下的仙境,两个神游,特征是高度重合的。

毫无疑问,太虚幻境的创意源头就是来于秦观,作者也丝毫不隐瞒这一点,所以会把自拟的对联安排给秦观,也是一种致敬吧。

秦观,字太虚,还有一个字:少游。

少游—太虚,连起来,哦,不正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吗。

二,已过红楼十二间

《红楼梦》与秦观的渊源可能比我们想的还要深。

再看秦观的这首词《丑奴儿》: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

露滴轻寒。

雨打芙蓉泪不干。

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拚。

明月无端。

已过红楼十二间。

——“已过红楼十二间”,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副册、又副册;又欣赏了“红楼梦十二曲”,“红楼”、“十二”这两个核心构思显然都从秦观的词里脱胎而来。

《红楼梦》作者对秦观的熟悉、喜爱程度不言而喻,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有秦观的影子,婉约多情,细腻温柔;书中主要意象、构思,亦于秦观诗词中多有采撷。

《红楼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民族优秀文化积淀而成的瑰宝,理清这个脉络,可以帮我们窥见艺术的秘密。

附:秦观《反初》、《雨中花》

反初

昔年淮海未,邂逅安期生。记我有灵骨,法当游太清。区中缘未断,方外道难成。一落世间网,五十换嘉平。夜参半不寝,披衣涕纵横。誓当反初服,仍先谢诸彭。曦发阳之阿,餔餟太和精。心将虚无合,身与元气并。陟降三境中,高真相送迎。琅函纪前绩,金薄鍚嘉名。耿光洞寥廓,不借日月明。故栖黄埃裹,绝想空复情。

雨中花

指点虚无征路,醉乘斑虬,远访西极。正天风吹落,满空寒白。玉女明星迎笑,何苦自淹尘域。正火轮飞上,雾卷烟开,洞观金碧。重重观阁,横枕鳌峰,水面倒衔苍石。随处有、寄香幽火,杳然难测。好是蟠桃熟后,阿环偷报消息。在青天碧海,一枝难遇,占取春色。

本文内容由小萱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