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四季语言领域教案幼儿园(语言四季公开课教案)

导语:《课文:4四季》言语智能训练点及教学思路

○感受儿歌的童真美。

○仿照课文说话中培养语感,增加常识。

○识字中渗透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1.看图说话,识记生字“春夏冬”,引入课文。

(1)依次出示P60、61插图,分别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儿看出来的?

注意学生说话的完整性,并有意识引导他们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

(2)将以上四幅图整合在一张PPT上显示,并出示“春夏秋冬”四个汉字。

想想看,“春”下为什么是个“日”字?(“春”上面的部分由很多草演化而来,它的象形没必要给一年级学生展示和讲,因为难度过大,但通过此环节要让学生牢记住下面是“日”不是“目”,防止以后写错字。)

仔细观察“夏”和“冬”两个字的字形,找找共同点。认识偏旁折文。

(3)由“春夏秋冬”引出“四季”,出示课文。

2.整体观察,认识小节。

(1)出示去掉插图的课文,观察:这篇课文在呈现方式上跟以往见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在交流中引导学生逐步明确,这是一首儿歌,也是一首现代诗,一共有四个小节,小节和小节之间空一行。(可与文章《秋天》的自然段对照着加深理解。)

(2)指导学生在课本上标小节序号(一般标在空行的正中间)。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学生听字音、节奏。

本课生字较多,节奏不易读对,故需老师先范读。如:“他/对小鸟/说”不能读成“他对/小鸟说”。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音,读通句子(读对节奏,即停顿正确)。

(3)指名分小节读,从读音和节奏两方面集体评议、练习。

针对节奏问题,可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比如上面所举的例子,可以问:“谁在说话?说什么?这话是对谁说的?”

(4)你发现了吗,这首儿歌其实写的是什么?

由学生的各种表象及繁琐的回答中,逐步引导他们认识到:写四季的特点。

4.精读课文,理解内容,随文识字,感情朗读,仿说句子。

(1)我们发现,这首儿歌在写四季的特点时,每个季节选了一个代表性的事物来写。拿起你的铅笔,从课文中圈一圈,看看写了哪四个事物。

(2)交流、订正、板书。有条件的可以实物投影几位同学的课本。因为有开课时的看图说话,这一任务的完成应该不困难,从而强化了学生“用典型事物表现特点”的潜意识。

(3)这首儿歌四个小节写了四个季节,每个小节都选取了一个事物表现那个季节的特点,这是四个小节的第一个共同点。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找找看,四个小节在写法上还有哪些共同点?

这样既有开放性又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的读书活动思维含量足,长此训练,效果必不同凡响。

(4)全班交流。在此过程中,随文识字、理解内容、感情朗读、表演朗读、仿说句子等训练相互融合,滚动式推进。要点如下:

重叠词“尖尖”“圆圆”“弯弯”:认识“尖”和“弯”;读出“尖”“圆”“弯”的意思来;每个季节还有什么事物能做代表(每个季节再选一个代表性的事物板书出来)?试着用“草芽尖尖”式表达出来。

说话(前两小节是对别人说,后两小节是怎样着说)的语气体会:草芽稚嫩(似儿童),荷叶热情(似青年),谷穗成熟(似老人),雪人顽皮(似调皮的孩童)。认识“讠”及“说”,字旁及“蛙”、青,多音字“地”,在使用中认识“就”字。

朗读:形式多样,通过声音表现出前面体会到的一切。

(5)整合上一环节零散的仿说,对照板书,最好能形成类似课文式样的又一篇课文(不特意要求押韵)。

5.集中深化、巩固要认识的10个生字(包括读字,拼拼音,组词,认识偏旁)。

6.指导写字。

指导完成“天四是”的书写练习。

特别注意:(1)“天”与“大”作比较,“四”与“西”作比较。(2)学生已写过一些字了,有一定基础了,可以侧重讲讲怎样才能把“四”“是”写得更漂亮。

7.作业布置。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口头读识字条中的生字、拼拼音并组词;三个要写的汉字每个带拼音写五个,组一个词。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