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未成年犯罪记录封存的意义(未成年犯罪记录封存)

导语:李建芳:浅谈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

未成年犯罪记录封存的意义(未成年 犯罪记录封存)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是指司法机关在对符合条件的涉罪未成年人作出刑事处罚后,决定将其犯罪记录内部封存而不在相关个人档案中体现,且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对外披露。犯罪记录封存,不是彻底消灭曾经的犯罪事实,而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技术性操作严格限制被查阅。

未成年人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全部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无需考虑涉及罪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以及公安机关、被害人等的要求。因此,案件涉及的公安、检察、审判等各部门,以及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各环节,应该对未成年认定判决、不起诉决定和强制措施适用予以封存。

一、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体现了我国针对未成年人犯罪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未成年人犯罪大多数情形属于初犯、偶犯、激情犯,其往往是由于一时冲动而误入歧途,主观恶性较小,经过教育和改造,回归社会的可能性比其他罪犯要大的多,所以法律理应对其从宽处罚,《刑法修正案(八)》已经增加规定了未成年人在入伍、就业等情况下免除报告前科的义务。新的刑事诉讼法增设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正是体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宽大政策,这一制度能让未成年罪犯感受到国家和法律对他给予的道义体恤和人性温暖,从而唤起其发自内心的感动与悔悟,这相比严厉的惩罚更有助于真正达到教育和挽救的目的。

二、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有利于未成年犯的复学、就业以及保证其顺利回归社会。前科本身也是一种“制度性歧视”,使未成年人长期遭受来自司法和社会的负面评价,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导致为实现未成年犯罪人的司法矫治和社会回归的目标束之高阁。将未成年罪犯的犯罪记录封存,有利于弱化其“标签”心理,对今后的学习就业等均不会造成影响,使其重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更好地回归社会、防止再犯;有利于其更好的就业、升学和促进家庭亲属关系的和睦。因此在法律上正式确立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让这些“有犯罪前科”的未成年人也能像其他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而不至于受到任何歧视,而这对于很多在未成年时期犯过罪受到法律追究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三、对于犯罪的未成年人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但是,犯罪记录封存受到立法、司法、社会环境以及公众认知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需要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保证其真正运行实施。其关键在于:一是建立严格的刑事记录查询程序,除司法机关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外,犯罪记录被封存后,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同时必须履行保密义务,不得泄露、传播和公开所查询的内容。二是妥善处理犯罪记录封存和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的冲突。刑事诉讼法同时规定了对涉罪未成年的社会调查、合适成年人到场、社区帮教矫治等机制,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一定程度上“公开了”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因此在办理案件的全程中,既要做好法律规定的相关工作,又要对相应参与人规定保密义务,避免扩散未成年人犯罪记录。

目前,我国建立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这一制度的发展完善任重道远,力求探索建立符合中国特色和国际司法发展趋势的未成年人犯罪司法制度,真正发挥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效果,促使未成年犯罪行为人更有效地融入社会。

来源:商洛商州区检察院 作者:李建芳 单莹 责任编辑:刘庆民

本文内容由小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