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帝简介(梁元帝是哪个朝代)
导语:亡国之主梁元帝,死前说出这句真心话,一把火烧掉14万卷书
梁元帝萧绎,字世诚,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少年时获封湘东王,又出镇荆州,侯景之乱后自立为帝。数年后被西魏消灭。这是他一生的简要历程。
梁元帝不是一般的皇帝,他自幼生长于帝王之家,教育程度非常高,一度可以开坛讲学。然而就是这位学识水平深厚的皇帝,国破家亡之际,居然把怒火撒到书上,把梁宫中珍藏的14万卷书,统统付之一炬。梁之亡,在历史长河中本不值一提,这7万卷书之焚,却是堪比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文化浩劫。
亡国焚书,这又是什么缘故呢?这还要从萧绎的生平说起。
一、年幼眼盲,性格偏激萧绎出生于萧梁建国之后(508年出生),自幼接受的教育就非常好,加上他天姿十分聪明,故而很早就体现出极高的文化素养。五岁时便能背诵《曲礼》的上半部。少年时代博览群书,下笔成章,才华横溢。
梁武帝对这个儿子十分喜爱,萧绎17岁的时候,梁武帝问他:“当年孙策在江东创业,你可知他几岁?”萧绎回答说:“17。”武帝说:“正好和你同岁。”孙策是东吴定鼎的王侯级人物,梁武帝不顾身份地这么勉励萧绎,足见喜爱之深。
然而天不假福。萧绎刚出生的时候,一只眼有病,从来不会治病的梁武帝不知从哪来的自信,居然亲自给儿子诊治,结果把一只眼给治瞎了。身体上的残缺,让萧绎性格产生了变化,他长大后极其忌讳别人说他眼瞎,经常因此发怒责罚触了忌讳的人。
二、拒不援父,自相残杀梁武帝十分注意对儿子们的培养,除了教授文化知识,还让他们到外州做官历练。萧绎自12岁起就开始当外州刺史。期间短暂召回建康负责过石头城防务,其余时间全在外州。
太清元年,39岁的萧绎徙任荆州刺史,负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州等九州的军事事务。自此再也未回过建康。
在二十余年的外任生涯中,萧绎与父亲、兄弟们的关系逐渐疏远,终至恶化。
为什么呢?都是梁武帝种下的祸根。
梁武帝长子萧统中年夭折,武帝放弃立嫡不立长的原则,按顺序立第三子萧纲为太子(第二子萧综亦死)。萧统的嫡子萧欢、萧誉、萧察等极度不满,萧绎和几个兄弟也产生觊觎之心。大家彼此各鬼胎,又长年不在一处,心生嫌隙在所难免。
侯景之乱爆发后,萧绎诸兄弟手握重兵,却坐视叛军围攻建康台城,不肯发兵救援。后来梁武帝、萧纲都被叛军害死。
皇统断绝后,萧绎与河东王萧誉、岳阳王萧察两兄弟激化了矛盾。二王一在湘州长沙,一在雍州岳阳,名义上受萧绎节制,萧绎一直想将二王吞并,为称帝作准备。但建康陷落后诸萧各自为政,萧誉兄弟并不听萧绎的,双方各不相让,终于兵戎相见。
萧绎坐拥荆郢诸州,毕竟地大兵强,手下又有王僧辩、王琳、胡僧祐等猛将,二萧根本抵挡不住。萧绎大将王僧辩率兵围困长沙,生擒并斩杀萧誉。萧察据襄阳一地,无力与萧绎对抗,只好投降了北边的敌国西魏。
三、错误决策,株守江陵萧绎兼并了湘州地盘,随即集中力量与侯景叛军决战,巴陵一战消灭了侯景主力,建康一战彻底消灭侯景,萧绎获得了空前的威望。在荆州诸臣僚拥戴下,他于552年即位称帝,是为梁元帝。
梁元帝称帝后,其八弟武陵王萧纪也在益州称帝,两者各自实力都非常强大。萧纪率兵东出三峡,与元帝决战。
元帝起初抵挡不住川兵攻击,于是向一直窥伺南朝土地的西魏提出条件,请其出兵袭取两川,事成之后,川中土地任由西魏取走。送上门的礼岂有拒之之理,西魏随即趁虚而入,接连攻陷汉中和蜀中,两面受敌的萧纪全军崩溃,萧纪父子在峡口被俘杀。
至此,萧绎终于克成帝业,放眼南朝大地,确实没有人再有争夺帝位的资格了。
然而称帝的代价也太了些。
这几年中,他杀死一个弟弟、两个侄儿,连自己的亲生儿子萧方等,因为其母徐昭佩不受待见,也被排斥至死。
萧绎部下头号大将王僧辩,攻湘州、灭侯景、击萧察,立下大功无数,却被萧绎猜忌甚深。以至于王僧辩后来出镇扬州,竟然拥兵自重尾大不掉。这一切之因,都是萧绎自己种下的。
国防形势上,萧绎也处于十分不利的局面。由于北面的襄阳、西面的益州全被西魏夺取,长江北岸的随、陆、蕲、黄诸州被西魏、北齐趁乱夺走。梁武帝时代,纵然国力不济北朝来侵,战争也就在淮河南北打一打,为何现在北军能轻易深入长江北岸?就是因为萧绎不顾外敌在侧,拼命发动兼并战争,从而自取其辱。
削平敌人后,萧绎面临一个问题,到底是把老巢江陵作为新都,还是迁回建康旧都。建康经过数年战火早已残破不堪,但此地是魏晋南朝数百年来江南的政治中心,其意义是任何城市无可比拟的。然而萧绎群臣多是江陵人,不愿千里迢迢徙都建康。
江陵城在长江以北,其地无险可守,直面北方西魏的军事压力。其实并不适合作首都,即使萧绎不愿到建康,退而求其次,把都城迁到武昌,把长江天险利用起来,也不失为中策。然而忙碌一生,终于登上大宝的萧绎,似乎对享乐已经迫不及待了,他压住所有反对声音,坚决地首都定在江陵。
四、自取其辱,亡国焚书萧绎是一个出色的文学家,辛苦了一辈子,终于有闲功夫了,是时候发展发展爱好了。
他一生著书无数,看看下面这些条目:
孝德传、忠臣传各三十卷,丹阳尹传十卷,注汉书一百十五卷,周易讲疏十卷,内典博要百卷,连山三十卷、词林三卷,玉韬、金楼子、补阙子各十卷,老子讲疏四卷,怀旧传二卷,古今全德志、荆南地记、贡职图、古今同姓名录一卷,筮经十二卷,式赞三卷,文集五十卷。
你无法理解一个文学家对学术的痴迷。
萧绎开始了疯狂的学术研究,天天聚集群臣,开坛讲学。至于危险的国防形势,王僧辩、陈霸先们尾大不掉,统统都放在一边。
西魏一直对南朝虎视眈眈,特别是夺取益州和襄汉一带后,从西、北两面对南朝形成夹击之势,发起进攻已是箭在弦上的事了。西魏宇文泰探知萧绎的情况,派八柱国之一、名将于谨率5万军马南下攻梁。
梁边境上的城戍发现西魏调兵的迹象,屡屡向江陵报告情况,怎奈萧绎认为魏梁交好,不可能发生战事。
西魏要的就是萧绎这份麻痹。于谨率大军迅速南下,江陵城北糟糕的防守劣势顿时暴露出来,魏军只花了20天时间,就全部开到江陵城下。萧绎急切之间能要召各地兵马前来救援,已然来不及了。
魏军一边分头掐住江陵南面的渡口,一边以主力猛烈进攻江陵外城。梁朝老将胡僧祐亲自上城督战,结果中了流矢阵亡。文学家萧绎不谙战阵,在主力尚存的情况下,令诸军退入内城,企图负隅顽抗,等待各地援军来解救大难。
然而扬州方面王僧辩心怀疑贰,早就定下决心自保建康,拒不发一兵一卒救江陵。广州的王琳开到湘州,却被魏军死死阻隔在长江南岸。
萧绎困守内城,迟迟不见一兵一卒来援,他越等越是心凉,随着魏军进攻得更加猛烈,他终于知道,没有希望了。
萧绎不由悲从中来。他让人把江陵的书籍集中到东合竹殿上,一把火全部烧了个精光。这些书共有十四万卷,其中很多是古籍、孤本,魏晋、南朝几百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精萃就此失传,实在是一场不亚于焚书坑儒的文化浩劫。萧绎又拿出自己的佩剑,砍斫庭柱把剑折毁。人问萧绎这是什么意思,萧绎说:“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烧书折剑也要找个理由,这是萧绎一生难改的性格。
什么错都不是自己的,都是别人的。就连书都有了错。
你觉得好笑,他却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南朝贵族绝于梁朝,原由就在于此,他们彻底朽坏了。
这场焚书颇有殷纣王鹿台自焚的气势,只不过熊熊烈火中,纣王烧掉的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金珠宝贝,而萧绎烧得是魏晋数百年来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一烧之下,不可再生。痛哉,惜哉。
焚书之后,萧绎亲自出降。这个穷途末路、自作自受的懦夫还想苟活,哀哀地向魏军元帅于谨乞命。于谨不假辞色,一声令下,杀!
萧绎卒,亡年47岁。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为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本文内容由小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