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幼儿园孩子爱动老师怎么管理(幼儿园孩子好动怎么办)

导语:幼儿园的孩子爱动,李老师这样看

最近看到这样的一个问题,说孩子在幼儿园爱动,有什么办法可以改掉这个坏习惯,咱们先不说这个命题的合理与否,单就这个现象“孩子在幼儿园里很爱动”,我们来说一下:

其实这个是现在很常见的一个问题,我也去过不少的幼儿园,进去过不少的班级,跟班级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几乎每个班级里都有那么一到两个小朋友特别的的爱动,特别的不听话,特别的调皮,这让班里的老师都很头疼,他花费了老师们大量的精力来去照顾、组织这些孩子的活动,甚至很多时候,这个孩子会带动班级里其他孩子都去做一些“捣乱”的事情,这些孩子被很多老师给定义为“调皮孩子”。

首先,李老师的观点是,孩子调皮好动是孩子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我们所说的坏习惯。

其次,孩子调皮爱动是其天性,孩子从出生下来就是动的,不停地哭,不停的闹,不停的折腾,不停的要。

例如:不管是哪个孩子,遇到空旷的开阔地都可以想到去跑上几圈,即使不跑,也会选择快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所以,孩子爱动是孩子的正常心理表现,只不过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情境下,有的孩子能够比较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来跟随成人来进行活动,而有的孩子不能够做到。

当然,我们要出去一些有“多动症”的孩子,他们是先天的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会不自觉的就会出现相应的行为、动作等,但是这也不能称之为“坏习惯。”

好的,咱们继续来说,既然咱们说孩子的好动的行为不是一种“坏习惯”,那它到底是啥呢?那么相应的孩子调皮好动到底是为啥呢?

首先,就像上面说的, 调皮好动是孩子的正常心理表现,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表现,是孩子发泄内心精力的一种表现。

形成这些表现的原因也同时无外乎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自身精力过剩,缺乏精力发泄的突破口。

现在很多的孩子都存在这种的现象,精力旺盛,中午不睡,晚上不睡,自己不睡还到处去打扰别人,是因为内心积压的精力他需要释放出来,而他释放出来的方式就是去不断的去走动,不断的去“调皮”。

2、缺乏运动,体力运动不足

很多幼儿园老师对于孩子的体能训练是不够的,而孩子的三餐等都是比较紧凑的,中间也还会有加餐,如果没有充足的运动和体育锻炼的话孩子也是爱动的。

3、缺乏规则意识,没有进行良好行为习惯来约束自己

通常老师缺乏对这种爱动的孩子的耐心,很多时候,他调皮就调皮了,大家都知道他,在很多时候,这个孩子对于一些事情索幸就随他去,缺乏持久教育的理念和坚定的信心,可能在一次两次之后就 会渐渐的失去耐心,所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调皮,再下去就是我们口中的“坏习惯”。

4、先天条件对孩子的影响,胆汁质的孩子天生就是好动

在孩子的遗传因素中,孩子的气质类型对孩子的影响也还是比较大的,像活泼好动的孩子大多数都为胆汁质,胆汁质的孩子兴奋性很高,脾气暴躁,性情直率,精力旺盛,能以很高的热情埋头事业,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时,情绪又一落千丈。

这也是孩子好动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5、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孩子的榜样及态度。

孩子很多时候的行为和语言等都是来自于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父母在家里是闲不住的类型的话,那孩子也一定是闲不住的类型,如果父母是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的样子,那么孩子应该也不会太活泼。

6、对于老师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对学习没兴趣

很多孩子由于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较强,所以对于老师所进行的活动展示就不怎么感兴趣,所以孩子就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去参与活动。

大家需要明白的是这不是一个坏习惯,这样的孩子也不是坏孩子。

我觉得,我们应该以一个正常孩子的心态来去对待他,让他跟别的小朋友一样的来去进行活动,如果作为老师都排挤这个孩子的话,那孩子的学习将会非常的困难。

我们应该保护孩子这种爱动、爱探索的欲望,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给与这种孩子充足的探索空间和时间,可以给予其一定有难度的事情来供其进行活动。

所以,李老师的观点就是保护、引导和支持。

那说到最后这个话题,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做的是一定不要着急,不要着急给他去下定义,说他是“坏孩子”,要以一个平常心的心态来去对待他。

其次就是分析他活泼好动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他是患有“多动症”的幼儿,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如果不是“多动症”,那就根据上面的李老师标注的几个原因中进行筛选,找到这个孩子最符合的原因,根据原因对症下药。

1、精力旺盛的孩子就和家长沟通,适当的增加孩子的运动量,多进行一些相应的体育锻炼。

2、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很多孩子在幼儿园睡午觉,午觉起不来,起来就折腾。

3、像蒙台梭利老奶奶那样“温柔而坚定”的去培养孩子的一日生活习惯,与家长沟通,家园共育来解决问题。

4、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家中发挥示范和榜样的作用。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接受能力不一样,学习能力不一样,学习方式不一样,就像我一个朋友说的:有的孩子是视觉型的孩子,有的孩子是听觉型的孩子,我们作为成人应该尊重孩子的学习方式,不 应该给孩子贴标签,爱动只是其学习的方式不一样。

最后,十五个字概括:客观的对待,合理的引导,缓慢的渡过。

本文内容由小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