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南风古灶的榕树(南风古灶榕树为什么长在窑上)

导语:南风古灶430年古榕树,为龙窑挡过炸弹,灶火越旺枝叶越茂盛

走进佛山南风古灶,映入眼帘的便是南风灶、高灶两条保存完好、窑火长旺的传统柴烧龙窑和南风灶窑尾一棵绿荫参天的大榕树。枝繁叶茂、苍劲挺拔的大榕树犹如擎天巨伞,相伴南风古灶走过400多个春秋,见证了佛山人民爱绿护绿的传统。

据《佛山市古树名木图集》记载,这棵榕树估测树龄约430岁,树高约21米,胸围约7米,平均冠幅约16.5米。古榕树下有一块石碑刻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参天巨榕,攀壁而立,盘根错节,奇伟豪雄。数百年来,与龙窑相伴,凌寒傲暑,啸雨吟风,上承云天雨露,下迪陶彩窑烟,近瞻尽观清丽之姿,远眺可赏碧涛之浪,恒日月而留青史,驭风霜以荫陶人,古灶煌煌,誉传天下。榕风煦煦,永泽陶晖。”

南风灶建于明正德中(1506—1521),近五百年也,为国重文物保焉,其为世存一存用,最古之薪龙窑。龙窑之称是源于窑,依山而建,其身长二百三十四.四米,内长三十.87米,犹如一条龙下降众,故其民则谓之“龙窑”。然石湾之人又称为“灶”。”龙窑,以窑头柴者如旧家里柴炊爨之灶也,且陶皆以龙窑烧物可,其觉龙窑犹家之“灶也要。加此龙窑之灶口正对南方,且灶尾榕荫,每至夏凉风习习,故曰“南风灶”。

数百年来,南风古灶窑火不断,古榕树也愈发茂盛。如今南风古灶的顶棚是后人加建的,古时候的窑炉是露天的。烧窑工人头顶烈日,还要忍受窑炉透出的高温,这棵扎根窑尾的大榕树正好为他们遮阳挡雨。

古榕树不仅为烧窑工人带来清凉,也曾帮助南风古灶避过一劫。清朝时期,石湾陶瓷最为鼎盛时有过百座龙窑。

抗战时期,日寇来犯,日军飞机常来轰炸,毁掉了不少龙窑。榕树为南风古灶挡住了炸弹,龙窑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时至今日,站在树下仍然能看见被炸断的树干,它的周围又长出了很多新的枝干。

古榕树扎根在窑尾的红砂岩上数百年,树根基本上已经将原本的岩石包裹、贯穿建筑物,墙壁石缝上的杂草长得飞快。经常为榕树除草的南风古灶工作人员龙国英时常留意榕树根系的变化,“南风古灶背后不远便是东平水道,根系可能往水系的方向延伸。”

“给我一整天,还你一千年”。南风古灶景区内,汇聚了山公微雕、古作车拉坯、拍大缸、打草鞋等传统工艺精华,又集合了舞狮、武术、粤剧、剪纸等民间艺术精粹,每天都吸引了大批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个世界陶文化圣地寻陶根,找陶魂,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南风古灶旅游区位于著名的南国陶都石湾,集旅游、观光、生产、习艺、研讨、参与、购物于一体。景区是围绕着南风灶、高灶、高庙、林家厅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省级非遗传人苏乃灌,专注烧制龙窑40年

今年66岁的苏乃灌是一名老石湾人,从事龙窑烧制40多年。装窑、升温、看火,看似简单的三个龙窑烧制步骤,苏乃灌却用了毕生的精力进行研究和探索。

几十年来,苏乃灌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不断创新,对龙窑烧制技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将一些自学的现代热工理论运用到龙窑烧制中,熟练解决龙窑烧制产品质量的问题。

几十年来,苏乃灌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不断创新,对龙窑烧制技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将一些自学的现代热工理论运用到龙窑烧制中,熟练解决龙窑烧制产品质量的问题。

南风古灶景区内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被称为陶瓷活化石的南风古灶和高灶,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未断,世界罕见,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游客观光游览之余,还可以参与玩陶、烧陶。石湾的陶艺自明清至今兴盛发达,卓有成就、富有艺术才华的陶艺家也不断涌现。如今,玩陶已成为都市的一种新时尚,到南风古灶参观,由陶艺师傅亲自教授陶艺制作,有助于陶艺爱好者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意识和掌握制作技巧,亦有助于少年儿童发挥其艺术潜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本文内容由小馨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