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仓山区梅坞路57号属于什么街道社区(仓山区梅亭村)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福州地名~仓山区梅坞路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仓山区梅坞路57号属于什么街道社区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仓山区梅坞路57号属于什么街道社区(仓山区梅亭村)

古时,

梅坞何处寻,明真庵前路。

今时。

梅坞何处寻,烟台山前游。

南台岛,有一山名藤山,

藤山今日叫烟台山,

古时候文人称其为梅岭。

只因藤山山脚种植梅花。

冬至,寒意袭人,

世人的忆梅之心执着,

你我执子之手,

或你渡江而来,

或他踏马而来,

漫步十里梅坞,

百姓徒步至藤山前的明真庵,俯瞰梅坞。

其间煮一壶酒,或泡一盏茶,

袭面而来的‬淡淡梅香,

让你的‬身心安顿。

无案牍之劳形,无耕耘之疲惫,

因十里梅坞,

寒冬不再寒。

在明清时期,

中国南方遇小冰期,

入冬之时,榕城常大雪纷飞,

梅岭冬雪是南台岛的美景,

虽是寒冬,却是良辰,

十里梅坞,留恋其中。

无论文人墨客,还是寻常百姓。

只因藤山(烟台山)南北的万株梅,

十里梅坞,

漫步其中,总有相逢,总有邂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梅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梅花蕴意高洁志士。

梅坞因梅而生,

历史上,诸多名士曾‬在‬此‬留下‬足迹‬。

名士也留恋梅坞,在此留下许多情。

有闽剧始祖曹学佺,

有闽派作家谢肇淛,

有鳌峰居士徐火勃。

他们三人均是明末藏书家,博闻多识。

书香门第,手留书香,

也许书香的躁动,有时不如梅香的静谧。

遥想古时,

藤山山脚,十里梅花,凌寒绽放,

若说那时的梅坞是一种意境的话,

可曾听闻: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

或曾听闻: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更曾听闻:梅需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若说那时的梅坞是一种浪漫,

那年,那月,那日,那冬季,

雪,漫天飞舞,雪,轻吻梅枝。

才子佳人,踏雪寻梅。

佳人着一身殷红袄‬裙,

漫步梅坞之中,

十里梅坞画廊中的一点红。

才子,踏白马而来,浅雪没马蹄,

他忆梅而来,折梅赠佳人,

闽江水悠悠,梅坞情深深。

梅是花中君子。

明万历年间的进士曹学佺,

在藤山留下自己足迹,

他精通音律,擅长词曲,被世人公认为闽剧始祖之一。

在梅坞中,他把酒言欢,痴迷南台岛的山水之乐。

他曾题词:一年能再赏,此度更销魂。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己矣。

在榕城,明末清初

清兵入山海关,后直捣中原,

不久后破闽地,侵入榕城。

曹学佺自缢殉节,

他是高洁志士,他是梅的化身。

明末多少文臣武将降清,他却殉国。

冥冥之中,也许曹学佺已预知一切,

他曾留下一句对联“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在乱世中,

清军攻破福州城,

藤山的梅坞毁于战火,

曹学佺是乱世战火的那枝梅,孤傲且高洁。

他用死祭奠一个大明王朝的消亡。

在清朝的岁月,

藤山山脚的梅坞景观再难重现,

在荒废已久的梅坞丘地,

百姓将曾经的梅坞开垦为麦田。

曾经是十里梅香,

现在‬是风吹麦浪。

小冰期的结束,

南方回暖,榕城难见雪,

雪与梅的缘分已断。

有时想,也许曹学佺是梅的化身,

那一次的自缢,高洁孤傲的他‬魂断榕城,

冥冥之中,明末清初‬,梅坞毁于战火。

1646年的那年,

曹‬学‬佺‬自缢‬,

‬那年‬,榕城的也‬下了‬一场‬大雪,

这场大雪,

是‬与梅的诀别,是与读书人的诀别,

犹如俞伯牙为钟子期破琴绝弦,

祭奠曾经的高山流水。

从此,梅坞之中,再无人踏雪寻梅。

因为,榕城再无大雪,梅坞之中再无梅。

后来‬啊‬,

在中洲岛的南端,

在烟台山的山顶,

放眼望去,再无十里梅坞。

曾经的梅坞成了路,

人们依旧怀念曾经的十里梅坞,

于是,这条路叫梅坞路。

梅坞路两侧此起彼伏的建筑,

沿坡而上,前往烟台山公园。

也许是因为烟台山公园,

我们才走了梅坞路,依稀记得它的路名。

我想,

我们知道,

这里曾是十里梅坞,

这里曾有人踏雪寻梅,

这里曾有梅花一般傲骨的人。

这便足够……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福州地名~仓山区梅坞路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