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烟花诗人(烟花散尽的诗句)

导语:一代诗豪刘禹锡:烟花散尽后的落寞与悲哀

一、扬州城里的一场偶遇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扬州。一群人在席间推杯交盏,一时笙歌燕舞,欢快不已。其中一人却独自饮酒,不甚与人交谈,看起来心事重重,这一切都被另一个同龄人看在眼里。那个同龄人正是刚从苏州刺史位上卸任的白居易。

只见白居易忽然起身举起酒杯,向席间那道孑然落寞的身影敬去,那人一愣,回以微笑,他对白居易早有所闻。接着白居易用筷子缓缓敲打酒杯,就着节拍吟唱到: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诗名《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刘二十八使君,正是曾经搅动风云大名鼎鼎的刘禹锡!

当听到“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时,刘禹锡神情似有触动,一曲终了,刘禹锡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应声回赠道: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中先写自身不幸遭遇,而后世易时移,人事皆非,故人已矣,梓泽丘墟,沉沦苦闷,溢于言表。然而笔锋一转,纵使大舟已沉,侧旁犹有千帆争渡;纵然病树将枯,前头一样万木争春。慷慨豁达,气象高渺,读罢使人昂扬不已,却又不胜唏嘘。

图1 白居易画像

二、青年得志,狂放不羁

当初唐德宗时,侍奉太子的王叔文深得太子信任,暗地里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结成生死之交,这其中就包括刘禹锡和柳宗元等人。没过多久唐德宗一命呜呼,太子摇身一变成了天子,王叔文集团自然受到重用。刘禹锡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他们一伙人搞了个“永贞改革”。这段时间里,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

王叔文一伙正当炙手可热之时,锐意革新,把五坊小儿之流通通贬斥。京兆尹李实自恃宗室身份,又受宠于德宗,目无法纪,京兆百姓苦于迫害而无可奈何,王叔文将其贬谪,一时间百姓人人拍手称快。

正当此时,刘禹锡一伙风光无限,政治前途大好,京城人士都不敢直呼其名,代之以“二王刘柳”,好不得意!

然而好景不长,王叔文一伙的靠山唐顺宗是个病秧子,而王叔文等人密谋掌控神策军,触动了宦官集团的利益,要知道那时候的宦官连皇帝老子都不放在眼里,宦官老爷们杀皇帝的时候,王叔文还在穿开裆裤呢!你王叔文从前说穿了也不过是个小小的翰林院待诏,一朝得势便忘乎所以,谋事不慎,终招杀身之祸。

永贞元年(805年)三月,宦官俱文珍联合裴钧等人,迫使唐顺宗立李纯为唐太子。王叔文随后与西川节度使韦皋决裂,韦皋投靠太子一方。八月,扶立唐宪宗即位,以唐顺宗为太上皇,是为“永贞内禅”。王叔文贬为渝州司户,元和元年(806年)赐死。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等八人,先后贬为边远八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永贞革新历经146天就流于破产。

当初刘禹锡一伙人得势的时候,由于太过狂妄,把朝中上上下下都得罪光了,于是被贬的贬死的死,几无翻身可能。

图2 刘禹锡吟诗图

三、人生失意无南北

在老少边穷混了十年的刘禹锡,好不容易疏通关系调回了京城,按理说经过这一番挫折,刘禹锡的棱角也该被打磨的差不多了,然而我刘禹锡天性狂妄,怎么可能就此屈服!

当时京城有个玄都观,观里栽满了桃花,成为一时的旅游胜地,各界名流纷纷前往打卡。刘禹锡回到京城,也爱赶个时髦,到了地方一看,一时手痒,狂性大发,忍不住揶揄一句: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切,什么玩意儿,我当年发达的时候,你们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这一句惹得当朝执政极为不爽,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把刘禹锡打发到更远的播州当刺史去了。

幸好刘禹锡还是有兄弟的,在裴度、柳宗元等人的帮助下才改任连州。

这期间颠沛流离,十三年后,刘禹锡又回到京城了。这时当朝的执政早已换了一拨又一拨,玄都观里的桃花也凋谢了差不多了,无人打理几近荒废。刘禹锡看了后好不感慨: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哎,要说刘禹锡是个狂人,这人的膝盖骨就不会弯一下,至死也不屈膝。当朝执政心里窝火,但看在这家伙都这把年纪了,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把他赶出京城了事,省得看着碍眼。

四、命压人头不奈何

和命运抗争了大半辈子的刘禹锡,生命渐渐走到了尽头,然而他却从未屈服,诗歌里时刻表露出一股豁达的气象。

读书的时候看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被这种开阔乐观的胸襟所感染,然而没想到诗人却是一生颠沛流离,年轻的时候辉煌过,转瞬间便跌入谷底。

我不知道刘禹锡心中是否有过一丝丝悲凉,也许只有夜晚的石头城,才能明白那一声叹息中的悲哀:潮打空城寂寞回。人生寂寞,大抵如此。

本文内容由小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