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周勃是谁(周勃被诬谋反终被赦免的原因是什么)

导语:周勃到底是冤还是不冤?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比较难得的盛世之一,然而,后人对汉文帝的质疑也不是没有。譬如,逼死自己的亲舅舅,司马光曾经转引李德裕的话,认为汉文帝“断则明矣,于义则未安也。”又借用曹操的评价认为汉文帝应该顾念亲情不该将舅舅置于权力的风口浪尖。当然,司马光也认为面对严重违法违纪的薄昭,汉文帝没有其他的合理选择,同时,他质疑道,“骄而犯上,至于杀汉使者,非有恃而然乎!”

是啊,作为汉文帝的亲人之一,薄昭飞扬跋扈的根源或依靠的是谁?后人一般不认为薄太后应该负主要责任。让我们看看史书上是怎么说的:

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往见绛侯,绛侯等具为昭言所以迎立王意。薄昭还报曰:“信矣,毋可疑者。”(史记,孝文本纪)

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於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於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在汉文帝继位之前,周勃与薄昭相见甚欢,大概率结成了政治同盟,周勃出事后,薄昭全力搭救也说明了这一点。其中,周勃的赏赐尽数转交薄昭的作法,相信汉文帝得知后,脊梁骨一定麻得不行,这是要搞啥?

我们再看看周勃等功臣对汉文帝早期倚重的青年才俊贾谊的打击和迫害,就更加搞不清楚了。其中周勃等人的诬陷之词:“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其中,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的目标到底是谁,值得深思。

《资治通鉴》上记载:(贾)谊以绛侯前逮系狱,卒无事,故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是后大臣有罪,皆自杀,不受刑。

这就有点意思了,贾谊对周勃的处置意见不满,当然是出于国家大局的深层次考量,接受意见的汉文帝最后却还是放过了周勃,展示的最高领导的博大胸怀,符合后人对他的一贯人设。

但是,《资治通鉴》的这段记述: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我们看待此时的薄昭,会不会有种背锅侠的感觉?联系到周勃家族之后的经历,特别是战神周亚夫的悲惨结局是不是对文帝景帝父子多了一点理解。

本文内容由小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