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子以我为隐乎怎么理解(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导语:《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章解析
7.24.[原文]
子曰:“二三子①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②二三子者,是丘也③。”
[原文通释]
孔子说:“你们以为我有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了。我没有什么行为不能告诉你们,这就是我孔丘啊。”
[注释]
①二三子:这里是孔子客气的称呼弟子们。“二三”表示约数,相当于“诸位”“大家”“你们”。“子”是尊称。
②与:告诉。
③是丘也:这就是我孔丘啊。本句话是判断句,这里的“是”只是代词。正是这样的句式,使“是”发展成今天的判断词。
[解读与点评]
孔子为什么说这番话?大概就像“子见南子,子路不说”一类情况吧。不过看起来,孔子同弟子们处得很不错,这语气就像《先进》第24章“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那种语气“不要以为我比你们年龄稍大一点,就不对我讲了”一样和蔼可亲。
7.26.[原文]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①,得见君子者斯②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③者斯可矣。亡而为有④,虚而为盈⑤,约而为泰⑥,难乎有恒矣。”
[原文通释]
孔子说:“圣人,我再不能见到了,能看到君子就可以了。”
孔子又说:“善人,我不能见到了,能见到始终保持良好品德的人就可以了。没有知识却认为有知识,知识很空却认为知识多得很,知道的很肤浅却认为知道的很高深,坚持始终难啊。”
[注释]
①吾不得而见之矣:我再不能见到了。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这里相当于“再”。
②斯:就。
③有恒:做到始终保持,坚持始终。
④亡而为有:没有却说成有。亡,通“无”。为,认为,说成。
⑤虚而为盈:空虚却说成满。盈,满,充实。
⑥约而为泰:认识很浅薄却以为认识很高深。约,简单。泰,高大,引申为“高深”。
[解读与点评]
本章涉及的是一个内容,不知道为什么出现了两个“子曰”。
春秋末期,社会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这种自负的人比比皆是,孔子感觉难以找到他观念中的“圣人”“善人”,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能看到“君子”“有恒者”,也就心满意足了。其实“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的人今天也不少,这样的人不厚重。这种社会现象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不会消失。
本文内容由小馨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