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明代铜钱购买力(明代什么铜钱值钱)

导语:浅析难以成为国家与社会的主导货币的明代铜钱

前言:

纵观明代货币结构,铜钱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无论如何铜钱都未能占据主导货币的地位,始终是辅币地位。通过本文谈谈,造成了明代铜钱在明宝钞和白银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原因。

一.明代各个时期的铜钱铸造和流通情况

1. 大明宝钞为主币,铜钱为辅币的货币结构

自洪武八年发行大明宝钞至洪武二十七年,这一时期是明代制钱制度确立的时期,实行钱钞并行的货币流通结构。明代国家确定了铜钱流通的原则与范围,即铜钱主要用于小额支付手段。

(图一:明代铜钱)

2. 大明宝钞单一货币流通时期

自洪武二十七年至宣德十年,明代实行大明宝钞,禁止使用铜钱的单一货币流通时期。洪武二十七年八月,朱元璋下诏:&34;&34;禁金银铜钱不许出藩&34;以国用不敷,复令鼓铸&39;。明代国家出于维护宝钞货币地位的考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未曾铸钱。直到弘治十六年,复开铸局。

关于此次开局制钱的目的亦是显而易见的,弘治末年国家财政吃紧,多方筹措,充实府库。铸钱获利是显然的,自在统治者考虑范围。弘治十八年,明孝宗君臣论钱法时,大学士刘健等人奏答:&34;李东阳一语道出铸局铸钱的真正目的所在。

(图三:明代铜钱)

嘉靖年间,殷正茂奏言:&34;万历中期,由于财政日益困窘,视铸钱为朝廷取利要途之一,以致陷入遍设局炉、大量增铸的唯利是图坑,制钱多是轻劣滥恶。这一做法,目的有二,一是通过广铸获取丰厚的铸息;二是降低铸钱成本,弥补铜料缺乏。但是大量铸钱的严重性在于降低了制钱的重量和品质,导致国家铸造的制钱人为性的自我贬值。

(图四:明代铜钱)

启祯年间,户部宝源局铸造制钱流通天下。原因在于明末内外交迫,局势严峻,&34;,所以并不考虑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但恃开铸获取铸息企图缓解财政危机而已。因此,启祯年间,国家多事之秋,诸朝臣言铸钱者以十数计。铸钱获利之巨,自不待言。

3. 铜钱流通范围不广泛

明代许多地方存在不流通铜钱的情况。关于铜钱的流通这种情况,明代文献不乏记载。例如,明清之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载:&34;明代许多地方并不行钱,而是以其它通货代替制钱。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风俗不同,更重要的是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性,差异较大所致。

(图五:明代银元宝)

总体而言,不行钱之地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这主要是在南方地区,如明代海外贸易最为发达的闽广一带主要用银。一是商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偏远地方,如陕西、西南云贵地区等。这种区域社会经济和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极其不平衡性,导致明代国家欲图实行和强制推行统一的货币形态和货币政策存在诸多困难,往往中央货币政策在短时期内难以奏效。许多地方不行铜钱的原因,除上述原因所致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明代社会私铸盛行,抑制了制钱,甚至铜钱流通。

4. 明代铜钱的尴尬地位

明代铜钱在国家货币体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是铜钱的这一地位是尴尬的。只有在洪武八年以前这一短暂时间内,铜钱曾处于独一无二的货币地位,此后这一货币地位就再也不再。大明宝钞发行后,明代国家力挺宝钞的货币地位,在宝钞时代,铜钱一直是处于被压抑地位,甚至一再被禁止使用,直到宝钞完全废弃退出流通铜钱才恢复其正常的地位。

(图六:明代银元宝)

但是,这一地位又很快又白银倾轧下去,明代中后期以后,国家与社会各阶层,大量使用的是白银,白银成为人们最欢迎的货币形式。虽然国家货币制度和政策由于滞后性而未写入&34;,但是白银无疑是处于无冕之王的货币地位,铜钱不得不屈居其下。

总之,由贱金属铜合金铸造而成的铜钱,与贵重金属的金银相比,本身价值有限。加上明代以获利为目的的铸钱行为,导致铸钱泛滥,私铸盛行,更大大降低了铜钱的辅币功能,从而造成铜钱在明宝钞和白银夹缝中艰难生存,终难成为国家与社会的主导货币。

本文内容由小姿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