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强调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呢(为什么强调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原则)
导语:为什么强调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
通过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儿童会认为,尽管他们可能有错误和过失,但总是被爱和被认可的,他们不必努力去争取父母的爱。
《心理学与生活》【美】
理查德·格里格 菲得普·津巴多 著
关键词: 环境 认可 焦虑 人际关系 内部防御 乐观
自我实现——
是不断努力开发才智与能力
实现个人内在潜能的倾向
个体追求自我实现的动机
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的
都会驱动个体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马斯洛将自我实现
置于需要层次结构的最顶端
是一种建设性和指导性的力量
自我实现的驱力会与获得认可发生冲突
尤其在必须服从约束
或先决条件才能被认可时
无条件积极关注——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
这样他才不必努力去争取父母的爱
通过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儿童会认为尽管有错误和过失
但总是被爱和被认可
当儿童行为不当时
父母应强调不认可的是行为
而非孩子本身
成人需要无条件积极的自我关注
也就是悦纳自我
而不是关注试图改变的缺点
真实自我需要良性的环境氛围才能实现
良性环境包换温暖、祝愿
把孩子当作“独特个体”而关爱
当缺乏良性珠环境氛围时
儿童会产生根本性的焦虑
压制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阻碍有效人际关系的形成
为了应付这种焦虑
个体会发展出内部或人际的防御
人际防御引发个体三种危害性发展倾向
①亲近别人——过度顺从与自我抹杀
②对抗别人——攻击性、傲慢、自恋
③远离别人——疏远
内部防御形成
非现实、理想化的自我形象
并创造“追寻光荣”的行动
来强化这种自我形象
如认为自己应该“完美、慷慨、勇敢”
人本主义治疗的目标
是帮助个体获得自我实现的快乐
强化其人性中的建设性力量
支持不断走向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理论的三个特征
①整体性—从个体的整体人格
看待其分散的行为
②先天倾向性—关注个体内在特征
专指创造性与成长
环境因素是限制与障碍
③现象学性—强调个体的参考框架
与对现实的主观看法
而不是客观视角
乐观的人本主义人格观
强调充分发挥自我潜能
直接关注生活的不断改进
不反复咀嚼痛苦经验
每个人都有能力认识到其全部潜力
陪孩子成长
本文内容由小琪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