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双极型晶体管的四种工作模式)

导语:第二讲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

三极管由两个PN结组成,一个叫发射结,另一个叫集电结。三极管在放大区域两个PN结均导通,交流信号可以通过三极管完成放大功能。其符号与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三极管放大时,需要外部电路进行配合: 让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集电结反偏时,集电结是导通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发射结正偏:发射区多子浓度高使大量电子从发射区扩散到基区(发射极电流IE),因基区薄且多子浓度低,使极少数扩散到基区的电子与空穴复合。形成的结果是:基区的少数载流子增加很多(由图所示NPN管子,基区少子为自由电子,发射区扩散过来的自由电子,因少数复合形成IB外,大部分淤积在基区,形成少数载流子,也成为非平衡少子)。

集电结反偏: 基区原有的少子 + 非平衡少子 在集电结反偏电场的作用下,形成漂移电流IC。

特别强调的是。发射结与集电结均导通,交流电通过三极管没有问题。

在外电路的特点是:IE=IB+IC。

定义:电流放大系数: β=IC/IB,β可通过在三极管生成工艺通过基区与发射区掺杂浓度确定。β对一个管子而言是确定的参数。也就是说,管子的集电极电流IC是与IB相关联的。只要改变了IB,也就间接的改变了IC的大小。当然电路需要外电路进行配合。电路中的电流放大的能量来源于外部直流电源。

外电路的配置可以使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也可以使其处在截止和饱和状态。不同的管子状态,可划分为三个区域,如图所示:

截止区:发射结不正偏时,IB=0,没有载流子由发射区扩散到基区,所以IE=0,IB=0。此时基区也没有非平衡少子,故集电结反偏时,有IC=0。对应图上最下面区域。

饱和区:发射结正偏时,集电结也正偏,此时会产生这样一个现象:基区里面的非平衡少子过多时(集电结反偏,能够使非平衡少子漂移走;集电结正偏,非平衡少子也来越多),基区将发生改性,可由原来的N型杂质半导体变成P型杂质半导体。通俗来讲,就是有NPN的结构,变成了NNN结构,三极管整体是导通的,也就是有UCE很小,且UCE与IC成线性关系,也就是图中左侧区域。

其他的剩下区域就是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满足β=IC/IB。输出回路的电流 IC几乎仅仅决定于输入回路的电流 IB,即可将输出回路等效为电流IB 控制的电流源IC 。

温度特性:重点把握一点,温度高,管子里面载流子增加。温度特性如图所示:

例题:1. 分别分析uI=0V、5V时T是工作在截止状态还是导通状态;2. 已知T导通时的UBE=0.7V,若uI=5V,则β在什么范围内T处于放大状态?在什么范围内T处于饱和状态?

(1)当uI=0V,发射结不正偏,IE=IB=0,所以IC=0,管子没有载流子运动,是截止状态。

(2)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