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庆元廊桥之美(庆元廊桥故里民宿怎么样)

导语:庆元人文丨廊桥:我那美丽的乡愁(三)

庆元廊桥之美(庆元廊桥故里民宿怎么样)

  科举时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直是读书人的理想追求。凡是出过状元或进士的地方,常在村落或交通要道上修建桥梁、牌坊等建筑以示纪念,这样既达到了光大门楣、激励后人奋发读书入仕的目的,又祈愿当地文教昌盛,人才辈出。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风水现象。

  清康熙年间,曾经担任庆元知县的程维伊在《建角门桥记》中如此写道:“士之扼于制举非无故也,松源(庆元)之水,自东振讯而来,至角门岭而一曲,邑之文澜斯崒焉。向之有其才而难遇者,以兹水之泄而不聚,故若此若架木为梁,以接两山之脉络,锁一水之回旋,文运殆一助乎。”由此可见,古人在建造廊桥的时候,非常注重桥与一邑、一镇、一村文运的关系。

  在庆元县大济村,有一座现存有史料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廊桥——双门桥。据记载,双门桥原名临清桥,在大济吴氏先祖定居大济之前,大济村就有临清和莆田两个社庙,分别设在当时的临清桥和莆田桥上。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吴氏祖先崇煦公从庆元县城迁居这里,取名大济,意为子孙具有经邦济世之才,又花重金礼聘名师教授四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长子吴榖中进士,官至大理寺评事、太子赞善改殿中丞;宋景佑元年(1034年),次子吴毂又中进士。十年内伯仲双双金榜题名,一时名震乡里。族人合议,决定建造两座二重檐三开间的木牌坊,并将牌坊建在村民心目中的圣地“社庙”上,以宣扬荣耀和激励后人。于是,就在临清桥的两端各建造了一座木牌坊,桥连芳坊,双坊护桥,三者合一,坚固美观,结构独特,取名“双桂联坊”,即“一门双进士”之寓意。临清桥由此更名“双门桥”。后来,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吴氏子孙秉承祖先遗风,躬耕苦读,人才辈出:自北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至南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年间,这个方圆不足一公里,人口不满300人的弹丸之地,先后考中进士26名,开创了大济村的“进士年代”。由此,当地人始终坚信双门桥带来了文运昌盛、仕途通达,双门桥成为历代读书人奋发进取的动力和精神追求,上京赶考前,到双门桥走走和祈愿也成为后来者约定俗成的庄严仪式。时至今日,科举制度早已废除,但当地每年有些高考生,深受民间口碑传说影响,为图个吉利,在考前也会在双门桥上往返走一遍,祈盼“人从桥上过,状元此时生”的洪福降临身上,考上理想大学。

  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还有座步蟾桥,该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现存建筑为民国六年(1916年)重建。古人对该桥的命名颇具用心,蟾宫古代指月亮,而月山村因其形似月,而喻之仙境,从南门进入月山之地必经此桥,意取步入蟾宫,更有蟾宫折桂之意(古时科举出仕较多),故称步蟾桥;佛龛两侧有一对联:“村径列雁经龙凤,野渡连虹许步蟾。”想象奇特,意境恢弘。

  正如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桥以其方式将天、地、神和人聚集于自身。……只要是一座真正的桥,那么桥就绝非首先是单纯的桥,尔后是一个象征。”对于自小在廊桥边长大的游子而言,那一座座充满沧桑的廊桥就像守候在老家的年迈的父母,容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浮上心头,触动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温暖里掺杂着丝丝的酸楚,渐渐的,就构成为灵魂深处的一幅画、梦中的一道风景。

来源:庆元网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由小畅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