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芹田报恩寺的传说是什么(邵武芹田报恩寺的传说有哪些)
导语:邵武芹田报恩寺的传说
□ 陈代平
元朝至正四年(1344),淮北遭遇罕见的旱、虫大灾,疾病也因此到处流行,此时的朱兴宗(原名朱重八)才刚满六周岁,父母带着三个哥哥,即:大哥朱兴隆(原名朱重五)、二哥朱兴盛(原名朱重六)、三哥朱兴祖(原名朱重七),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一路南下至福建邵武,由于父亲朱世珍(原名朱五四)与母亲陈氏意见不合,朱世珍一气之下,狠心地离开已妊娠九月有余的妻子和四子重八,带着重八的三个哥哥沿江西方向吹篪乞食。
陈氏只好顶着大肚,带着四子重八来到了邵武的芹田河畔。此刻恰好深夜丑时,为了那饿得嗷嗷直叫的四子重八,陈氏牵着他万分艰难地走到有人居住的“通济桥”对岸,可陈氏却一阵眩晕倒在了地上。待她醒来时分,身边除了四子重八外,怀里还有自己刚生下不久的五子,以及在河边寓居的邱姓妇道人家。
从此,邱姓人家把陈氏的两个儿子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来抚养。可不知咋的,邱家的风水却总是荫庇朱五四的两个儿子,让邱家遭损,使朱家受益。五年过去,邱姓的孩子接踵离世,对此,陈氏内心愧疚不已,非要将五子随恩人姓邱,并将四子重八送去了附近的报恩寺。
芹田报恩寺,始建于唐朝会昌元年(841),距今已有上千年。就在朱兴宗走进芹田报恩寺的第二年,寺里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诡异怪事。这天轮到他扫地,在扫大殿时,由于人小无力,没法挪动大殿中的一尊判官菩萨,因此大声喝令:“抬起脚来我要扫地。”这尊判官起先不情不愿,于是朱兴宗又极为恼怒地重声呵斥:“不听话就给我滚到山门外去。”判官只好来到山门外边,朱兴宗扫完地后,早将这件事给忘记了。傍晚,住持江长斋外出化缘回来,看见判官菩萨在山门外被太阳晒裂,非常生气,查问得知是朱兴宗干的好事,叫来训斥一通,说:“你把他怎么弄出去,再给我怎么搬回来。”朱兴宗来到山门外对判官说:“你不听话害我挨骂,现在给我回去站好。”判官又只好老老实实地回归站队。
晚上,江长斋见朱兴宗总爱在自己的头上横放着拂尘的鸡毛掸且双手放平、双脚叉开地呼呼大睡,其姿势恰是惟妙惟肖的一个“天”字,而翻身侧卧时,其式样又如同活灵活现的一个“子”字。住持大师知道这个小孩不是池中之鱼,浅水之滩是难容他的,到十四岁时,江长斋对朱兴宗说:“此庙太小,不适合你,你应该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
且说,陈氏见恩人邱姓人家惨遭不幸,便留下书信一封,前往江西寻找丈夫朱五四和自己的三个儿子。
邱姓家人拆开信封一看,原来是陈氏恳求恩人将她的五子收为自己的儿子,并希望恩人能够照看她在报恩寺的四子重八。可邱姓人家并没有将陈氏的五子改姓邱,而是姓朱,将他取名兴茂,还采纳报恩寺住持江长斋的建议,让朱兴宗一人到外面闯荡。
之后朱兴宗果然如江长斋所料的一样当上皇帝,然而他的父母和三个哥哥却早早仙鹤、离开了人世。
朱兴宗当了皇帝后,先是改名朱洪武,后又改成朱元璋,他不忘报恩寺的养育之恩,在邵武芹田“通济桥”的旁边重建了一座新桥,命为七星桥,民间也叫父母桥。竣工期间,正是农历七月初七,从那时开始,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芹田就会聚集来自邵武周边县市的善男信女几千人到这里祈福、祷告。深夜丑时左右,他们每人手持彩灯一盏,络绎不绝地来往芹田七星桥(父母桥),俗称“过桥”,过桥后必到报恩寺上香祈愿祝福,以报答父母的养育恩情。
朱元璋留在邵武芹田的亲弟弟朱兴茂过着一般平民百姓的生活,他的后人也始终追随皇族排行来继祖续辈,直至明朝正统八年(1443)的农历七月,其后人朱祁明在给儿子取名时,才破了这一不变规矩,取名朱钦。
(作者供职于东关小学)
来源:今日邵武
本文内容由小梓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