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我七十年代的小学生活作文(我七十年代的小学生活英语)

导语:我七十年代的小学生活

我七十年代的小学生活作文(我七十年代的小学生活英语)

一九七二年正月喜庆的气氛还没有散尽,我的上学计划就被家里提上了日程。我们大队没有学校,上学就要到三里之外的张中大队。我的伯父拿着板凳引着我,我背着母亲做的碎布拼成的书包,下了塬,顺着渭高干渠,到蛟龙寺原址上的张中学校去。说是学校其实就是三峙塬边的几眼窑洞组成,这里不仅是学校,同时还是大队部,门前就是渭高干渠。

教室由窑洞里的土坯课桌和前面的黑板组成,我当时很羡慕能坐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因为教室有限,学生多,我们村的十几个小伙伴的学生生涯基本上便在学校院子和渭高干渠南边的旧砖场废弃的窑洞度过的。

晴天里我们就在室外上课,板凳是自带的,天晴的时候在露天里上课,当然不会有课桌了,坐在凳子上,小黑板放在膝盖上就成了课桌,崖边木桩上挂着1米大小的黑板,雨天里大队部、废弃旧砖厂就成了我们的教室,有时坐困了,我们就会席地或者盘腿而坐,这时凳子就变成了课桌,下课了周围的破墙洞,砖窑里的小孔都成了我们玩耍的目标,跳方、扔沙袋,捉迷藏的游戏就成了我们的最爱。

这样的游荡的小学生涯仅仅持续了半年,我们生产大队自己办了学校,就在三组场院西北角崖挖了几眼窑洞,属于我们自己的学校就有了,我们自然就在自己大队开始了小学生涯,从此上学就没有远跑的担忧了,因为家里距离学校不足500米,出了家门下一道坡就是学校,在家里就可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因为我们大队学生少,所以两个年级合用一个教室,而且美其名曰复式班,一个年级上课时,另一个年纪就上自习,虽然是两个年级合用,毕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教室,课桌用土坯盘成的,下面有一个可以放书包的小洞,上面的土坯面层用水泥灰包面,三个人合用一个课桌,凳子还是自带,但是到底不用晴天雨天来回折腾了。

在这里我们也终于有了自己的课程表,语文、算术、音乐、体育、美术等,但是有课本只是语文和算术。我们在这里a、o、e终于学到了一般作文,从1、2、3简单数字学到了是什么是正比和反比,从简单的排队走步到后来的跑步做操,也学到了“我是公社小社员啊,提着小镰刀,挎着小竹篮,放学以后拾麦穗,颗粒归仓好欢喜!”那嘹亮的歌声,由于是文化大革命后期,什么说快板,三句半,唱歌,劳动都成了家常便饭,每星期一、三、五在学校参加劳动,星期二、四、六回生产队参加劳动。

拨乱反正以后,我们的学习成绩就被提上了重要日程,开始有了晚自习,那时候停电是家常便饭,煤油灯就成了我们的必备工具。家长就用墨水瓶装上煤油,用铁皮卷成灯眼,用棉花搓成灯芯,一台自制煤油灯就做好了,煤油灯的油烟非常重,一个晚自习上下来,鼻孔里全是黑灰。但是也有好玩的,用针扎一个玉米豆或者黄豆,在灯上烧一下,等一声脆亮的声音响起,豆子熟了,边上自习一边就可以吃上熟豆了。

等我们五年级两个学期学完,即将升中学时,春季升学变成了秋季升学,我们的小学生涯无形中又被延长了半年,这还不是关键,最主要的问题这一个学期没有课本,学什么呢?老师就让我们在大队里去借上三届的中学一年级课本,但是课本不好借,最后终于可以满足两个人合用一个课本,这半年终于知道了5-8=能正常运算,知道了最小的数字不是零。就这样半年后我们11名同学终于完成小学生涯,一路向南,在揉谷七年制学校成了中学生。

如今大队的小学成了冷库,窑洞早就成了废墟,那些小学校的痕迹早就荡然无存了,我也只能在原址上追寻那渺茫的记忆了。

本文内容由小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