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灵山寺古诗(灵山寺游记)

导语:灵山寺:韩愈与大颠的儒释之交

灵山寺又称灵山护国禅院,位于潮阳铜盂镇塔口山麓,是惠能大师弟子大颠法师于唐贞元七年(791)所创,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仅次于潮州开元寺的潮汕第二名刹。这里湖光山色,风光旖旎,是佛门修行圣地,历史上更因大颠与韩愈相会于灵山且结下莫逆之交而成为儒释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大颠是唐代潮阳乃至整个岭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位高僧,他出生于潮阳,早年和药山、惟俨师从西山惠照禅师修行,受戒后,前往南岳参谒石头希迁禅师,大悟宗旨,并得曹溪之法。据《潮州府志》载:“贞元六年(790),大颠回到潮阳,开辟牛岩,构立精舍,附近蛇虎皆远去。翌年,又在县西部塔口山幽岭下创建禅院,名叫灵山寺。”据传,当年大颠为兴建寺院曾踏访潮汕各地,最终云游至灵山一带,见此山清水秀,风景宜人且富有灵气,因此就决定在此修建寺院,并获得已卸任的潮州刺史洪大丁的大力支持,最终在佛门弟子和附近百姓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建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并在此弘扬曹溪禅风,受法弟子千余人,影响巨大,以致王安石在《送潮州吕使君》诗中写到“有若大颠者,高材能动人”,对大颠赞赏有加。

韩愈刺潮后,闻大颠和尚精通佛学、文学,甚为欢喜,遂修书邀请大颠至潮州城相晤,大颠欣然接受,受邀来到潮州与其会晤。虽见解有所不同,但是交谈甚欢,韩愈认为大颠“颇聪明,讲道理”,两人非常投机,明隆庆《潮阳县志》也载两人会晤:“谈论十数日,甚为投契”。此后,两人书来信往,读叙佛学、文学,清光绪《潮阳县志》载有韩愈《与大颠书》三篇,从此两人结下了莫逆之交,成为儒释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清乾隆《潮州府志》记载“元和十四年,刺史韩愈贬潮州。远地无可与语,闻大颠名,召至,留十余日,谓其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为难得。因与往来,及祭海神,至潮阳,遂造其庐。未几移袁州,复留衣服为别。”在与大颠结缘于潮州后,韩愈又多次莅临潮阳灵山寺访晤大颠,韩愈对大颠的操琴技艺、学问十分敬佩,也为大师的个人修养所折服。虽韩愈因反佛檄文《论佛骨表》而被贬潮州,但是在结缘大颠之后,改变了韩愈对佛教的一些偏见,大颠给韩愈以极大的教益,使韩愈心悦诚服,对其倾心不已。在韩愈《与孟尚书书》中云:“潮州时,有一老僧号大颠,颇聪明,识道理,远地无可语者,故自山召至郡,留十数日。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与之语,虽不尽解,要自胸中无滞凝,以为难得,因与往来。”以致离潮转任袁州前,韩愈还特地到灵山寺与大颠告别,两人晤谈甚久。当时已年逾88岁高龄的大颠亲自送韩愈至山门,离别之际,韩愈脱下官服相赠。此后大颠和尚一直将韩愈的官服带在身边,直至圆寂,后人在赠衣处建“留衣亭”纪念。灵山寺是大颠与韩愈深厚友谊的见证,更是潮汕地区儒释交往史上重要的历史篇章。

历经千年沧桑,灵山寺几经修缮,现今依旧巍峨壮观,寺院周围树林茂密,风景秀丽,向有“九龙八首,狮象对峙”之美誉,更以“道迹贤踪”享誉海内外。寺院建构完整,文物遗产相当丰富,“舌镜塔、留衣亭、拔木坞、写经台、祝圣碑、开善藏、白石槽和千丛果”被誉为“灵山八景”。其中舌镜塔是大额祖师的墓塔,据明朝隆庆《潮阳县志》载:大颠和尚“长庆四年(824年)一日告辞大众而逝,年九十有三……基塔在灵山寺左。至唐末有发其窜堵而葺之者,骨髀尽化,惟舌根尚存如生,复瘗之,号瘗舌啄;宋至道中,乡人又发视之,惟古镜一圆而已,乃叠石藏之如故”。整座墓塔高2. 8米,塔身直径1.8米,由78块花岗岩组成,是仿造古印度墓塔而建,更是省内现存较为完整的唐代墓塔,对研究唐代潮汕佛教以及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978年,灵山寺被确定为潮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批准公布灵山寺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汉传佛教寺之一。197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唐大颠祖师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