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五要素及相关要求是什么(内部控制五要素及相关要求有哪些)
导语:内部控制五要素及相关要求
一、控制环境
1、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2、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3、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
4、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
5、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6、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査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査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7、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
8、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二、风险评估
1、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2、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3、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4、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5、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
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2、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別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3、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4、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吿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5、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
6、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7、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8、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
四、信息与沟通
1、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2、企业应当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3、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
4、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
5、企业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査、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
6、业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设置举报专线。
五、监控
1、企业应当根据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2、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3、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企业应当跟踪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
4、企业应当以书面或者其他适当的形式,妥善保存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或者资料,确保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
本文内容由小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