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居
赵匡胤的帽子为什么这么长(赵匡胤发明了什么兵器)
导语:「人物」赵匡胤发明了长翅子的官帽,以防大臣交头接耳?
【谣言】
赵匡胤黄袍加身登基以后,大臣们还没习惯角色的转换,总是没尊没卑。某天,心胸狭窄的赵匡胤见官员上朝交头接耳,勃然大怒,心生一计,下旨开发出一种特别的帽子,两边加两根长长的翅子,专供官员上朝使用,防止他们相互咬耳朵说悄悄话。
【解析】
这种“ 官帽 ”从隋唐时的幞头演变而来,宋代正式文献中也依然直接称为“幞头”或“折上巾”。幞头原来是一块黑色的方形织物,有四个角,盖在头顶以后,两角在后面打结下垂,两角反折到头顶上打结固定,所以也叫“折上巾”。
早在宋代之前的唐、五代,就出现了展脚幞头,宋人王得臣的《麈史》说得很清楚:“幞头,后周武帝为四脚,谓之折上巾。……后又为两阔脚,短而锐者,名牛耳幞头,唐谓之软裹。至中末以后,浸为展脚者,今所服是也。然则制度靡一,出于人之私好而已。”
幞头后面打结的两个角,就是“长耳朵”的前身。
两个小小的幞头角打结后,垂在后面飘摇,人们逐渐觉得不够美观或不够庄重,于是想方设法做各种夸张化改造,并加以固定,两角成为幞头的装饰重点。从初唐到晚唐三百年间,变得越来越长,并且加了骨架,拗成各种固定造型。
晚唐、五代的各种幞头脚,从短脚到八字、到平直、到上翘冲天,各种夸张都有。
【真相】
但在所有的宋代文献中,没有一处提及展角幞头是由本朝宋太祖为官员而发明。宋代只是延续晚唐五代的这种发展趋势,并且进一步夸张化。
宋人甚至自己也搞不懂为何要展角,比如宋代程大昌在《 演繁露 》中说:幞头之制,裁纱覆首,尽韬其发,两脚系脑后……其改为硬脚,史不载所始,莫知其的,自何时也。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本文内容由小馨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