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腔拿调是什么意思(拿腔作调的意思)
导语:如何克服“拿腔拿调”式朗诵?
朗诵朗读,最怕两件事:一是没感情,二是有腔调。
这里说的“有腔调”,其实指的是一种“拿腔拿调”的现象。所谓的“拿腔拿调”指的是使用某种固定不变的声音形式,无视内容的变化,不管内容体裁,也不管是书面语言还是口头语言,是文言还是白话,都同等对待,没有语气色彩,没有节奏变化,更不用说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了。
今天就来说一说常见的拿腔拿调的表现,应该如何改正拿腔拿调。
“拿腔拿调”形成原因拿腔拿调的形成原因很多。有的是幼年读书时养成一读文章就用自己认为正确其实已经形成错误表达方式的诵读习惯,一下子改不过来。有的人是认为只有某种读法才耐听。
究其原因,其实是对自然表情达意缺乏认识、没有掌握造成的。而且人们在表达过程中相习相沿,相互顾念,也成为了“拿腔拿调”的形成原因之一。
同时,从语言表达状态上看,自始至终都是缺乏变化的语流状态,更是造成这种腔调的直接原因。
“拿腔拿调”的表现“拿腔拿调”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1.读书调
读书调就是见字念字,只看字词不解其意,念词不看其句。词或词组没有轻重格式的正确区分,更没有具体感受,表达时听不出完整的句、段,毫无思想感情的流露。在小学一、二年级中更为普遍,值得重视。
2.唱书调
上面说的读书调姑且还能表达出一些字、词的基本意义,但唱书调却只剩下了声音的外壳,在“唱”的过程中,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便被大大削弱。唱书调,表达千篇一律,连休止符、标点都极少见,也就是通常说的拉着长音唱着说话,我们也叫做“拖腔甩调”。
3.念经调
念经调是指那种用小而快的声音读书的方式。它是从“默读”“虚声读”沿袭来的,属于单纯为了背书而产生的读法。是一种自言自语,自说自话的形式,这与语言表达的要求在根本上是完全背离的。朗读不是孤芳自赏,唯我独享,而是应该用朗朗声音表情达意,感染听者。
4.朗诵腔
对于舞台上的朗诵,那些被夸张、渲染的有声语言会显得生动感人,不仅激情洋溢,而且音调铿锵。但对于初学语言表达的人来说,若不分场合、不明目的、不看内容、不论体裁,一味从声音形式上模仿这种起伏偏大的朗诵,必定会给以后的语言表达带来不良的影响,也会让听者觉得怪异,甚至会养成一种固定腔调,难以矫正。
克服“拿腔拿调”的方法1、增强语感
语言表达过程中存在的拿腔拿调,和朗读者语感较差有很大关系。只有增强语感,辨别优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并以优秀的朗读示范(包括录音)为标杆,不是模仿而是聆听,辨析模范朗读者表达技巧的运用,多听,然后多说多读,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坚持练习,语感才会逐渐有所转变。
2、注意状态
要想打破这种拿腔拿调的说话方式,使语流符合语言表达规律,就必须改变“言不由衷”、消极被动的朗读状态。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抓住主题,积蓄思想感情,让情感带动气息,控制好气息,切实把握语气的色彩和分量,注意气息、口腔、声音的控制与变化,做到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从而使有声语言充满活力。
本文内容由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