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孩子怎么以身作则呢(教育孩子好的方法以身作则)
导语:家长教育孩子,怎么以身作则?
“舜只是自进于乂,以乂薰蒸,不去正他奸恶。”--王阳明
正德初年,王阳明因冒言直谏触犯权贵,被贬至贵州龙场。到任不久,捕获了一个罪大恶极的强盗头目。这个强盗头目平时杀人抢劫、无恶不作。在接受审讯的时候他还摆出一副无赖的架势。强盗知道自己犯的是死罪,便说要杀要剐悉从尊便。王阳明面对他无礼的态度并无怒气,反而和气地告诉他既然这样就不用审判了,还劝强盗天太热,可以脱去外衣!这个强盗想到脱掉外衣还可以松松绑,就脱去了外衣。王阳明又说不如把内衣也脱掉吧!强盗想了想又把内衣脱掉了。王阳明又劝他把内裤也脱掉吧,强盗着急了,他紧张起来,连声说“不方便”。王阳明看他如此紧张,就说这个强盗还是有廉耻心和道德良知的,并非一无是处。强盗看到王阳明这样说,便从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王阳明善于从德化良知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他认为,德化良知能走入民心,更好地达到“其身正,不令则行”的目的。倡导“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王阳明一向注重德化的作用,他广泛布道,接纳弟子,传播“心学”。每到一地,他就普及文化,兴办学校,教百姓读书识字,宣传国家大政方针,防止民众违法犯罪。他希望通过这些措施上行下效,用文化和德政来教化当地百姓。王阳明认为舜自觉地采用安抚的手段感化象,而不是直接去纠正他的奸恶,就是德化的一种表象,是值得称道的做法。
中国有句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指的是做父亲的如果管不好自己,给孩子树立起不好的榜样,孩子就会效仿,最后也成为像自己父亲一样的人。
《论语·子路》中,子曰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这两段话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上行下效是一种风气。
上梁正,下梁则不歪。对于领导者而言,要想赢得下属的追随,就应当以身作则。东汉末年的曹操曾被人称为“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古今褒贬不一,虽然其功过不定,任由后人评说,但他在治国治军方面深得将士尊重,因为他深谙管理之道,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曹操深知军纪的重要性,正所谓,上梁正,下梁才不歪,要想让士兵发自内心地重视军纪,他自己就要遵守军纪。曹操割发代首,士兵看在眼里,心里必定会想:“丞相尚且如此,我等更应该严格遵守。”
要正人,先正己。领导是下属效仿的对象,只有自己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约束下属。美国前副总统林伯特·汉弗莱说:“我们不应该一个人前进,而要吸引别人跟我们一起前进,这个试验人人都必须做。”就是说,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当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修养和思想影响身边的人,凡事自己起个好的带头作用,这样才能具有凝聚力,使下属自觉团结在自己周围。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