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巧家红糖怎么样(巧家红糖多少钱一斤是真的)

导语:花一年时间找真红糖纪实(146):巧家红糖采用点灰放油古法熬糖

一、巧家糖坊大多采用两百多年来的古法熬糖

我们以前的文章讲过,巧家小碗红糖缘起清乾隆初年的巧家蒙姑岳氏。

据巧家县志记载,巧家小碗红糖是1736至1795年,从乾隆元年到乾隆60年间的这六十年里,巧家蒙姑岳氏运铜至弥勒竹园时,从竹园引进甘蔗种植和熬糖技术。

古代交通运输、人员流动比较缓慢。巧家的小碗红糖,从蒙姑岳氏开始引进甘蔗种植熬糖,到近百公里的金沙江巧家段全面普及开来,用了差不多60年时间。贯穿整个乾隆朝。

从1736年到现在,接近300年。据小编在巧家的七家糖坊了解,现在巧家的各个糖坊,除了甘蔗运输、榨汁环节的机械化以外,其它的环节和清乾隆时期的古法熬糖没有什么区别。

可以说,巧家一直沿用了古法熬糖工艺。

图1:巧家一家糖坊烧火的师傅,这就是牛尾灶。

二、烧柴的牛尾灶,连环锅法把蔗汁熬煮成糖浆

小编在巧家的七家糖坊看到,这七家都采用牛尾灶连环锅法把甘蔗汁熬煮成糖浆,再把糖浆舀到陶瓷小碗中冷却成型。

这些牛尾灶都是烧柴,柴可以是树木杂柴,也可以是经过晾晒的甘蔗渣,或者是甘蔗叶。

连环锅在巧家一般是六口(也有少数糖坊是五口锅)大锅一字排开,从灶头到灶尾,铁锅从大变小。

图2:巧家一家糖坊垒在牛尾灶上的连环锅。

甘蔗汁经过过滤、沉淀净化以后,经过这六口锅轮番熬煮,把甘蔗汁熬煮成糖浆。

图3:第一口锅。

在熬煮甘蔗汁的过程,一是为了除去蔗汁中的杂质,二是把蔗汁中的水分蒸发掉大部分。

前面三口锅熬煮的过程中,有很多泡沫,需要在铁锅上加上一个几十公分高的金属围圈,不使浮起的泡沫溢出锅外。

图4:前面三口锅要加金属围圈。

蔗汁熬煮以后,在铁锅的面上会浮起很多杂质,熬糖师傅不断用勺把这些杂质撇舀出来,并且在第三和第四口锅中间架起一个过滤网,过滤糖水。

图5:一般在第四口锅上架起一个过滤网。

经过这六口锅的熬煮、过滤,到最后一口锅,甘蔗汁就变成糖浆了。

图6:最后一口锅的糖浆。

熬煮好的糖浆,经过打砂以后,就可以舀到陶瓷小碗冷却成型了。

图7:舀糖。

经过几分钟冷却以后,就可以拉带子,让糖从碗里跳出来。

图8:出碗。

这是巧家小碗红糖大致的熬制过程,和清朝时期的工艺相比,除了机械化的甘蔗运输和榨汁有点区别外,甘蔗汁的熬煮过程基本是完全一样。

三、沿用古法点灰、放油工艺

很多懂手工红糖的朋友,都会关心熬制工艺。

巧家熬糖技术源于古代的竹园制糖工艺并一直沿用至今。古时弥勒竹园熬煮手工红糖时,在熬煮过程中,是要放石灰和植物油的,俗称点灰放油。

小编在巧家的七家糖坊中,和熬糖师傅仔细请教过关于熬糖过程中的点灰放油问题,得到肯定的答复。目前巧家的纯甘蔗原汁红糖,基本都采用点灰放油的熬煮工艺。

图9:小编在巧家一家糖坊拍的往熬煮甘蔗汁锅中放的石灰。

据小编在巧家和熬糖师傅请教,不是每一锅糖水都需要放石灰,一些地块的甘蔗品种,就不需要放石灰。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放石灰。

每锅甘蔗汁要不要放石灰,放多少石灰,完全要凭熬糖师傅的经验。这也是手工红糖神秘的地方。

在巧家红糖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意是师傅好当灰难放。可见放石灰的技术难度和重要性。

据小编和熬糖师傅请教,放石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整糖水中的酸碱度,以利于小碗红糖的成型及增加糖的硬度。有些地块的甘蔗不用放灰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些甘蔗碱性达到了要求。

放石灰的量很小,每锅糖水放的石灰量多少不一样,但都不会太多,一般用量都是小碗红糖用来冷却成型的那种陶瓷小碗的小半碗。

图10:每锅糖水中放的石灰量不大。

放石灰一般都在二口锅中进行。

除了放石灰,巧家小碗红糖在熬煮过程中,还要放入一定量的植物油。

放油一般都在最后一口锅中,放的量也不大,大多是一勺左右,这种放油的勺,和餐馆里的汤勺大小相仿。

图11:小编在巧家一家糖坊拍的熬糖锅边的植物油。

古时候糖坊里放的植物油一般都是蓖麻油,大多是把带壳的蓖麻子放进一个石臼里冲兑,把这种带着细小蓖麻子壳的蓖麻油放进最后一口糖锅里。

在巧家,小编看见过一家糖坊用蓖麻子油的。

图12:小编在巧家一家糖坊拍的蓖麻子油。

现在巧家的很多糖坊不放蓖麻子油,大多放纯菜籽油,也有讲究一点的放纯花生油。

点灰放油是目前巧家小碗红糖的通常做法。

本文内容由小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