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课本中的唐诗(这首唐诗的作者是谁)

导语:一首入选课本的唐诗,作者人品极差,但这首诗却是流传千年的经典

众所周知,清华才子高晓松曾以一句“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引爆网络,因为这句话直接触动了很多70后、80后的心灵,面对生活的枯燥,仿佛那“诗和远方”才是理想的生活。可当我们倦了的时候,回过头,却发现故乡才成了去不了的最远的远方。为此从古至今,关于乡愁的话题热度从未衰减过,尤其每逢春节临近时,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格外思乡心切。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今人如此,古人亦是如此。在古代,文人骚客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等,久而久之常引发他们的思乡怀人之情。譬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李白的《静夜思》等,皆是古人寄托对家乡亲人思念的上乘之作。然而,在同一盛唐时代,也有一位人品极差的诗人写了一首“近乡情怯”诗歌入选课本,后成为流传千年的经典!

此人便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诗人宋之问。或许初听他的名字让我们感到很陌生,但其实在宋之问那个初唐年代(李杜当时还没有“光焰万丈长”),他还是真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才子。

据史料《新唐书·宋之问传》记载:“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人(今山西汾阳)。父令文,高宗时为东台详正学士。”宋之问出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并无显赫的门第家世,属于典型的寒门贵子。父亲宋令文起自乡间,后经过多年苦学,以“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在唐高宗年间做到了左骁卫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在其父的影响下,宋之问自幼喜爱文词,尤其以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为后世称道。

那么当时宋之问有多优秀呢?熟读《新唐书》的读者都知道,在新旧唐书中“神童”二字随处可见。而对于宋之问,史书中并没有使用这两个字,或许是因为他已经超出了神童的境界。《新唐书》称他“伟仪貌,雄于辩”,《旧唐书》则记载道“之问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当时无能出其右者”。

确实,史书并没有夸张,宋之问长得身材高昂、仪表堂堂,且不到20岁就进士及第,登临“龙门”。随后以文才为宫廷侍臣,与“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分别代行掌管习艺馆,后来迁升为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

早期的宋之问可谓是十分光彩夺目,曾经有一次陪同女皇武则天到洛阳龙门香山寺,恰逢下雪,武则天看到此情此景就叫来百官一起吟诗作赋,谁能最快作出一首诗,将赏赐锦袍,并叫当时的才女上官婉儿作为裁判定夺。结果左史东方虬抢先作出了一首《咏春雪》,按事先约定的规则把锦袍赐给东方虬。可还没等东方虬缓过神来,宋之问也作好了自己的诗词,名叫《龙门应制》。上官婉儿一看,十分欣喜,认为宋之问的诗词优美,大为赞叹,连当时在场的百官们也都很欣赏这首诗词。

而这就是文坛佳话“龙门夺袍”典故的出处,最终宋之问凭着一首好诗博得武则天的赏识,抱得锦袍而归。也许宋之问尝到了好处,从此就开始了攀附权贵之路。首先他先是巴结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经常通过这两位给武则天写一些歌功颂德的诗作,博取功名。最终在短短15年内,从不入流的九品殿中内教跻身五品学士。神龙元年(705年),张氏兄弟被杀后,宋之问也因趋炎附势遭到贬谪,后来他为了自己的仕途竟然恩将仇报,将好心收留他的张仲之出卖,换来升迁鸿胪主簿。

作为文人,宋之问因种种低劣的人品而遭人唾弃,但要说宋之问一生最大的污点,就莫过于一桩广为流传的命案了。据史料《唐才子传·刘希夷传》记载:“(刘希夷)又吟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舅宋之问苦爱后一联,知其未传于人,恳求之,许而竟不与。之问怒其诳己,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时未及三十,人悉怜之。”

显然,作为舅舅的宋之问是因诗杀人,从此被钉在岁月的耻辱柱上。后来在《全唐诗》中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刘希夷名下,收录了这首诗,题为《代悲白头翁》;在宋之问名下,也收录了这首诗,只是改了一下标题,将“洛阳女儿惜颜色”一句中的“洛阳”二字改成了“幽闺”,其余诗句一模一样。这在当时是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一件事,很多人都指责宋之问,并将其列为诗坛最大耻辱。

可以说宋之问是唐朝历史上秽行斑斑的文人,才华虽曾让他春风得意过,但奈何人品极差,在几次宫廷政变中起起落落,最终在唐中宗复位后,被流放岭南泷州。

谪贬到泷州这个著名的瘴疠之地,真可谓九死一生,于是宋之问在神龙二年,便偷偷跑了回来。行至湖北襄阳渡过汉江,就将到达洛阳,也就是宋之问的家乡,他的最终目的地。此时的宋之问已经是知命之年,临近故乡,宋之问心情格外复杂,于是写下一首驰名文坛的《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政治上无足称道,品行也多有可讥,但他却是知名当世的诗人。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20个字,却常年入选语文课本,因为宋之问将游子的心态描绘得活灵活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挚爱之情和游子远归家乡时激动、不安、畏怯的复杂心理。尤其最后一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更是流传千年的经典。

如今,我们也许不耻于宋之问的人品,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能写出深情至极的诗歌,也能在某一瞬间凭借诗歌来感动读者。在我国历史上宋之问的主要功绩和沈佺期一样,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成为唐初律诗的奠基人之一。可俗话说“德才兼备,仕途方可长久”,像宋之问在官场左右逢源,攀龙附凤的做法,终不是长久之计。先天元年( 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刚即位,宋之问就被赐死于徙所,结束了最后的人生旅程。

本文内容由小婷整理编辑!